春季水庫鯽魚的習性與垂釣技巧

來源:漁翁社 2.55W

真正喜愛水庫釣魚的釣魚人,對鯽魚的認識是深刻的,因爲水庫是鯽魚繁衍生長的主要場所,也是絕大多數釣魚人釣鯽魚的主戰場。春秋冬三季仍是主釣鯽魚的好季節。春釣鯽魚咬鉤頻率高,魚諺有“春鯽咬鉤快如箭”。那麼在春天水庫主釣鯽魚,我們首先要從以下幾點考慮:

春季水庫鯽魚的習性與垂釣技巧

1、鯽魚的生理特點

鯽魚屬中小型魚類。它的個體因品種、地域、水域以及餌料等差異而有所不同。情況表明,江南鯽魚個體最大,可達三四千克;北方次之;西南最小。水庫中的鯽魚 是野生的,即人們常說的土鯽,如果不是水流相互溝通,即使在一個縣城內,各個水庫生存的鯽魚個頭、體徵、顏色、烹飪味道乃至垂釣中的食口與漂訊都有較大差別,真所謂一方水養一方鯽。

我們在春釣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早春釣到的鯽魚個體偏大(這種情況也出現在中秋至初冬),可能與氣溫偏低,鯽魚的活動能力弱 有關。因爲就簡單的動物生命過程而言機成熟的、個體大的,要比年幼的、小個的具有強健體質和功能健全的特點,因此低溫下能釣到大個的鯽魚也在情理之中。

但由於幾十克至百克的鯽魚咬鉤少,早春釣到大鯽魚的數量又是有限的,因而要大有所獲不是易事。從仲春起,鯽魚咬鉤猛,是水庫釣鯽魚最爲愜意的時段,一個窩點 一次拉三四十條是常有的事,一天釣得一二百條也不難。

筆者所在地區一位釣友,划船到庫中釣,最多一次釣達300餘條鯽魚,但中鉤鯽魚多在百克以內,偶有較大個體,不過筆者曾在這個時段多次在黑所水庫釣到過好多清一色的大鯽,也實屬例外了。

當然如果你願意用守的辦法專候大鯽,也會有意料之中的收穫,因爲不是大鯽不咬鉤,而是小鯽量多,做窩後往往蜂擁而至,個體越小覓食的速度越快,落底之鉤餌總是先被它們搶食,所以用大餌、硬餌避其攻擊,即會等來大個鯽魚乃至鯉魚上釣。

2、鯽魚的雜食性

籠統地說,凡是其他動物(包括人類)可食的微生物和水陸小(解體)型動植物都是它們的食物,所以也形成了釣鯽魚餌料的豐富多彩。在春釣中,沿用一些老的經驗還是奏效的,比如早春主用蚯蚓、蛆等葷食對鯽魚的誘惑力較大;中晚春爲減少已開始活躍的小雜魚鬧鉤,主用素餌,如酒糟、米飯、 麪糰等,使漂訊變得準確,增大中鉤率。

在做窩上,用細散的糧食餌做誘餌,最簡單的辦法是直接投入大米之類的原餌,筆者當地,許多人多年常用此法在水庫誘釣 鯽魚,其最大的優點是招魚快,又環保。講求誘餌的色香味也是春釣鯽魚的細緻之處。

酒泡大米、香精拌糟食、香米等對老釣場的滑鯽頗有誘惑力,但也極易招來白 條等小雜魚,特別是在四五月份鯽魚被釣疲後,鬧窩是必然的,只有在釣餌上下功夫,讓它們啃不動、拖不走。對付小雜魚最有效的辦法是:

用大米浸香料後,用微小膠圈套住掛在鉤上,一次一粒,最多兩粒,對抗小魚,至多撮一兩下就走開了,還由於餌形特小,鯽魚的中鉤率幾乎是百分之百。用大米作 誘餌,方便鯽魚、小雜魚搶食,如釣者稍微延遲下竿時間再去釣,魚散的可能大,即所謂魚來得快去得也快,影響獲魚量,所以不失時機下竿是春季釣魚需要把握的 重要環節。

3、鯽魚的生命力強

鯽魚可在接近零度水溫下安然無恙,亦可在40攝氏度以上極限高溫下活得自在。一般說法是,4攝氏度~35攝氏度時,鯽魚照樣覓食活動,這說明其對溫 度的適應性強。對水質要求不高,水質的瘦肥、污淨都能很好地生活。

具有這些特性,使我們在早春其他魚幾乎不動口的冷涼天氣下也能在水庫尋覓到它的蹤跡。當然,如何在深淺不一的水庫尋找它們聚居的水域,要靠春釣積累的經驗有的放矢施釣。

關於水質對春釣的影響,與夏秋高溫時節比較,筆者認爲不是很大,呈富營養的水域,由於春季水溫適中,不會形成水底肥泥釋放大量氮沼氣體,減少對水體的污染程度,對魚的覓食等小受影響。所以此時肥水仍是釣鯽魚的好水質,亦是主釣大鯽魚的水域。在水體瘦的水域釣鯽魚,更有極易誘魚入窩,魚訊快捷,咬鉤牢的特點。

鯽魚一年有多次繁殖,甚至在秋天也甩子。鯽魚可邊甩子邊進食,及至甩空肚子後,更會大量進食。所以三月前後出釣,一大早在近岸淺水處、水草邊等,鯽魚甩子的情景隨處可見。遇到這種情況,說明氣象條件比較適合魚的活動和覓食,釣點就要以淺灘爲主,待太陽露出後,水面靜下來,窩子也發了,釣上的魚癟着肚子的很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釣甩子鯽。但從美食角度講,這時期的鯽魚鮮香味差,而且從保護資源角度講,不釣爲好 ,多留些魚子魚孫,爲以後垂釣留下些資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