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蟲”爲何要保護

來源:漁翁社 9.44K

紅蟲對於普通人很少接觸,但對於釣魚人來說,紅蟲是非常好用的釣魚餌料。爲何說它是“害蟲”,因爲紅蟲是搖蚊的幼蟲,相信大多數人都非常討厭蚊子。

但近些年來,多地都出臺了禁捕條例,紅蟲也在禁止捕撈的範圍內,這就讓很多人,尤其是釣魚人不理解,明明大量捕撈紅蟲會減少搖蚊的數量,爲何要禁止捕撈,甚至還有人因捕撈紅蟲被處罰。

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蟲”爲何要保護

環境治理監督大隊勸離紅蟲捕撈者

爲何說釣魚人要背鍋

當秋冬季來臨時,水溫降低,多數魚類減少活動過冬,但鯽魚是比較耐寒的魚類,和人在氣溫低時喜歡吃火鍋一樣,鯽魚此時也需要高蛋白食物,紅蟲蛋白質含量爲41%~62%,脂肪爲2%~8%,熱量爲4卡/克,所以在釣魚時就變成了不二的選擇。

每年秋冬季時,無論是漁具店、花鳥市場還是電商平臺,都有大量商家售賣活體紅蟲,大部分都是被釣魚人所購買,少部分被觀賞魚愛好者購買作爲飼料使用。全國釣魚人數量非常龐大,每天消耗的紅蟲也是非常巨大,所以釣魚人是最大的紅蟲使用者。

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蟲”爲何要保護 第2張

不起眼的紅蟲利潤不菲

這麼一個小蟲子會有多大的利潤?作爲釣魚人幾乎都知道,很小的一盒紅蟲,在漁具店銷售價格通常爲5元,單獨掛鉤使用也就2、3次就會消耗乾淨,如果換成拉餌釣魚使用,單次至少要消耗3-4兩,甚至半斤,所以長期以來,紅蟲的價格越來越高。

在我的印象中,2014年紅蟲的價格約在5、60元/斤,2016年已經攀升到80-100元/斤,最近兩年大個體紅蟲(2.2mm個體)更是高達近120-200元/斤,如此高的價格必然會引起大量捕撈者來進行捕撈,所以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蟲”爲何要保護 第3張

在天津地區,是知名的紅蟲捕撈地,人工捕撈方式時人站在水中,將淤泥翻起,用抄網簡單篩選後,放入岸邊的盆中,盆上有過濾網,利用紅蟲向下鑽的特性,將淤泥和雜物過濾到網上,紅蟲落入盆內。再利用不同網眼的紗網過濾出不同個體大小的紅蟲,按個體大小進行售賣。

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蟲”爲何要保護 第4張

篩選紅蟲

如果條件允許還有機械捕撈,原理類似,如果運氣好,每天上百斤的捕撈量,產生的利潤可以達到2000-4000元,投資較小回報大,所以在一些熱門捕撈點,水裏人滿爲患。

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蟲”爲何要保護 第5張

機械捕撈紅蟲

爲何是害蟲還要禁止捕撈

一、紅蟲是搖蚊的幼蟲,搖蚊的種類很多,很大一部分搖蚊是不會叮咬人的,因此和被人討厭的花蚊不同,“蚊子”的幼蟲叫孑孓,和紅蟲有很大區別。

二、紅蟲是很多魚類的天然食物,屬於食物鏈中關鍵的一環,多數魚種包括幼體時都是以紅蟲爲食,而且搖蚊也是很多昆蟲和兩棲、爬行動物的食物,所以無論是幼蟲還是成體,如果數量大量減少,會影響生態

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蟲”爲何要保護 第6張

三、紅蟲本身大量攝取水體中的有機碎屑,還具有淨化水質的作用。

四、捕撈紅蟲時會破壞環境,捕撈時會破壞河牀,水生植物、浮游動植物等,尤其機械捕撈會淤泥反覆篩選,同時也會排進柴油等污染物,對水質和河堤都造成了破壞。

多地禁止捕撈
5月23日,安徽省檢察院對外發布了該省蚌埠市淮上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系列案。《最高人民檢察院》——掠奪性捕撈“紅蟲”,40倍生態損害賠償!
2017年農業、公安、海事等部門聯合大瀝鎮、裏水鎮在水口水道開展了清理整治紅蟲捕撈加工專項行動,以此推進廣佛交界水域水體環境綜合治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以上例子比比皆是,多地已經出臺相關政策,禁止捕撈紅蟲,更有很多人已經被進行處罰,因此在野外捕撈紅蟲的空間越來越少。但因爲水域寬廣,捕撈者的機動性強,所以在打擊時難度較大。

又一生物被禁捕,明明是“害蟲”爲何要保護 第7張

安徽省蚌埠市掠捕“紅蟲”公益訴訟案庭審現場

寫在最後

雖然紅蟲在釣魚使用者效果明顯,但畢竟野外捕撈的弊端更多,其實這裏面的商機很大,可以考慮進行紅蟲養殖等方法來進行解決。同時也有一些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危害,主動下架了紅蟲,所以,保護環境並非口號,從自己做起,積極選用其他替代物,纔是釣魚人該做的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