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製使用誘餌應掌握的原則與方法

來源:漁翁社 1.63W

我們用手竿釣魚,通常都是先向水中投撒誘餌,其目的是通過誘餌在水中擴散的餌料以及其獨特的氣味把魚引誘到垂釣點,然後用釣餌釣魚。現在,臺灣釣法是不用誘餌的,也有一些釣友用誘釣合一法釣魚,即將鉤上的餌料先抖落水中,連續抖幾次,使窩中積聚了一些餌料,然後再使用釣餌,但對大多數釣者來說,還是習慣於先投誘餌,再垂釣。尤其是在大水面的湖泊、水庫、河流中釣魚,還是必須使用誘餌的。

投撒誘餌,看似簡單,其實是很有技巧的。投多大的量,用什麼方法投,是一次投還是連續多次投,配製誘餌應掌握什麼原則,都需根據所

釣的對象魚的不同、水情的不同、氣象情況的不同而運用不同的方法。

誘餌應由三種成分的原料組成。

配製誘餌應有虛料、實料、添加劑三部分原料組成。

虛料,並非虛無縹緲,而是與實相對而言,指的是粉末狀原料,這些虛性的物質。這些物質由於體輕,入水後便分散開,隨着水的波動向周圍漂散開,這些碎屑在水中散開的情形,釣魚人通常稱爲“霧化”。由於碎屑向四處擴散,使遊動的魚兒能夠較容易地發現這些物質,於是,魚會循着這些誘餌遊向餌料區,因爲餌料區中心的餌料肯定多於四周分散的餌料,麥麩粉、糠粉、餅粉、豆粉等都屬於這類物質。

實料,指的是顆粒狀、塊狀物質,這些物質人水後不易被水波動,而是沉入水底或近於水底的水中。這些物質是讓魚可以吃到,可以充飢的物質。對魚來講,所追求的也是這類物質。如小米、碎米、玉米、餅塊、飯粒等就屬於實料,這部分物質是不可或缺的餌料。

添加劑,也有人叫輔料,也屬於虛性物質。添加劑是配製誘餌必不可少的成分。添加劑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餌料的氣味。這是因爲魚的嗅覺十分靈敏,魚在水中要發現食物首先靠的是嗅覺。當魚在遊動時聞到某一種氣味時,若符合自己的喜好,便會循着氣味源的方向游過去。因此,氣味在餌料配製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氣昧有甜味、香味、酸味、臭味、腥味等。用做添加劑的物質無論是固體的、液體的,還是糨糊狀的,都很多。如粉末狀的有氣味的中藥材、中藥泡酒、各種飲料、糖、水果的渣滓及有氣味的植物(如蔬菜、花、葉、莖)、魚粉、血粉、藥粉等都可用做添加劑的原料。

作爲添加劑,氣味的濃度要適度,不可有刺鼻嗆人的氣味。用量也不宜多,種類也不宜條,一種餌料應以一二種氣味爲主。各種氣味的添加劑混合,結果形成一種魚討厭的怪味,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使用誘餌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仔細觀察確定釣位再投誘餌

首先要觀察周邊情況。如岸邊過於陡峭、樹木多、亂草多、頭頂有電線、岸邊與水面落差太大,這些地方都不宜作釣位。水中的情況更應考慮。如水草太多,有傾倒的樹木,這樣的水域也不宜作釣點。

其次要測試。將鉤線投人水中,測試水的深淺。有些水面看上去很好,水色是灰黃色或青綠色,甚至還長有一些水草,然而用釣鉤一試,水深不足⒛釐米,顯然水太淺了,此處沒有魚。所以,在投放誘餌之前,必須先測試水深。

再次要多走走,多轉轉。到面積較大的水域垂釣,必須沿岸邊多走多轉。有時,自己認爲某處宜作釣點,可再往別處一走,發現那裏的環境比這裏更好,若不多走走轉轉難免失去最佳釣點。

急於搶釣位、投誘餌,是一種不文明行爲,會引起釣友們的反感。

(二)要用打窩器投放誘餌

有些釣者直接用鉤掛誘餌團,鉤入水後再拌動竿梢,使餌團脫鉤入底。並且連續多次地投餌。臺灣釣法在投放誘餌時就是這麼做的。但用得最多的還是用打窩器投放誘餌。若用手直接拋投誘餌,餌團人水響聲太大,會驚嚇水中的魚。因此,用手抓餌直接拋投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一定要用打窩器投放誘餌。

(三)掌握好誘餌的用量

掌握誘餌的每次用量是有技巧的。小則如雞蛋大一團足矣,大則可以成袋地投人水中。其根本依據是水的深淺,水面的大小及氣溫的情況。

若在小型池塘釣鯽魚、羅非魚,誘餌團有雞蛋大一團就可以了。若在水庫、湖泊中釣魚誘餌可用數千克重的量甚至更大的量,其道理就是餌團小了影響小,不易被魚發現。

還可以用家禽、家畜的骨頭、內臟做誘餌投入水中。所投的東西因爲經久耐泡,使用效果長,可以連續多天垂釣,誘魚的效果也非常好。

(四)要連續不斷地投放誘餌

投放誘餌後若有魚進窩,釣獲了魚,就要繼續不斷地投撒餌料,這叫“補窩”,以吸引魚繼續進窩。通常在一個小時左右就應補窩。補窩的誘餌量應小於第一次的投放量,不宜太多,避免魚吃飽了誘餌不吃釣餌。讓魚感到窩裏雖有餌料,可怎麼也吃不飽,而又捨不得離開,這叫“吊魚的胃口”。爲達到這種效果,有的釣魚人將誘餌用窗紗網包住,餌料在網袋中,魚吃得更少,水浪也衝不散,還可避免小魚鬧窩,確實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五)可同時在多處撤餌

若是對一個過去未曾來過釣場,對釣場的水情、魚情不太熟悉的釣友,可以同時在多處撒餌。通常以3~4個爲宜,各點之間應有一定的距離,而且是水深不一,水面情況不一的多個釣點。因爲釣者尚不知什麼地方適合,應先“偵察、摸索”。若第一個釣點無魚上鉤,就到第2個、第3個釣點試釣,選中有魚上鉤的釣點作重點。這樣做的好處是節約時間。不要等到第一個釣點無魚了再找新釣點再投餌。因爲從投餌到上魚,就是春天有時也需要半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魚纔會游來。若是冬天,需要的時間更長。當然,投餌的點也不能太多,避免浪費餌料。通常投放3-4個釣點。

(六)一個釣點,多處撒餌

若在大水面垂釣,還可以在同一釣點撒幾處餌,做幾個窩子,使窩點之間形成片狀,以擴大誘魚的範圍,然後可以在多個窩子輪流垂釣,人不必挪位,只是將釣竿伸進不同窩子,避免人站起活動,驚跑水中的魚。人也減少了體力的捎耗。

(七)可用網狀袋投入誘餌

用網狀袋投放誘餌,是節約用餌的一個好方法。操作方法是,用尼窗紗、舊蚊帳布或尼龍襪縫個小布袋,裏面裝上誘餌,再系一根長線,然後將網袋誘餌投到釣點。若此處無魚,再提線收起誘餌,另找一個釣點再投放。這樣做,很顯然可以節省誘餌,誘餌在網袋裏,魚只聞到氣味,吃到很少的餌料,網袋餌起到了吊魚的胃口的作用。

使用網袋誘餌要注意的是:下鉤時應與網袋保持一定距離,避免鉤子掛住了網袋。

(八)巧做“窩外窩”

所謂“窩外窩”就是在投放了誘餌後的主窩四周再投撒很少的餌料

配製使用誘餌應掌握的原則與方法

(圖13)A.主窩 B.外窩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擴大主窩誘餌的影響。魚在遊動時最先發現的是主窩外的零散的餌料,然後會循着餌料游到主窩裏。主窩裏餌料多,氣味濃,魚餌的質量高,魚不會遊走,會聚集在主窩很長時間,便於垂釣。

(九)根據氣溫投放誘餌

魚的食慾與氣溫的高低有着密切關係。當氣溫在20-25℃時,是魚最爲活躍、食慾旺盛的時期,魚需食量增加,若在這種氣溫季條件下釣魚,誘餌的投放量要大一些,以滿足魚的需求。若氣溫在37℃以上或5℃以下,魚基本上停止進食,這時誘餌的投放量可小一些。按季節講,春季、秋季用餌量宜大,夏季、冬季用餌量宜小。不過,早春和晚秋,氣溫也不高,用餌量也不宜過大。

(十)根據水質投放誘餌

水有肥水、瘦水之分。所謂肥水,就是指水中的各種微生物多,植物在水中腐爛後形成的腐殖質多,有的是從水域周邊流人的肥水,也有的是鴨鵝排泄了大量的糞便,養魚主用牲畜糞、家禽糞餵魚(如雞糞、鴿子糞),使水變肥。瘦水,恰恰相反,水中少腐殖質和各種微生物。肥水,投人的誘餌量宜小,瘦水,投入的誘餌量宜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