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要學會養窩,魚兒越聚越多

來源:漁翁社 4.17K

養窩這個詞可能喜歡野釣的釣友還是比較陌生,因爲大多數釣友都是到釣點之後一次性把窩子打完,然後安心等待即可。這樣的打窩方法未嘗不可,只不過最終漁獲還得靠“運氣”。

但是如果你學會養窩那就不同了,養好了窩子,只要來魚之後你真的可以一直釣下去,並不會把路過的幾條魚釣起來就再也沒有了。厲害的釣魚人你會發現他一直都能釣到魚,除非天氣特別不好或者魚兒極度稀少。

釣魚要學會養窩,魚兒越聚越多

養好窩子魚兒纔多

需要養窩的理由主要有三個:

魚兒同體型聚集天性;根據魚類行爲學(何先生編著)裏面研究闡述,鯉科魚類(國內大部分是鯉科魚類)天然就有羣集的習慣,只不過它們會優先和自己體型差不多的在一起覓食。養窩的目的就是把進窩的同體型地吸引進來,然後始終保持水底有魚。

中魚攪窩必然;中魚的那一瞬間,魚兒肯定會死命甩尾巴以求掙脫,越是大的魚甩尾攪水越是厲害,這樣水流會帶動窩裏面的窩料四散開來。如果你沒有養窩的技巧,中了一條稍微大一點的魚之後你釣的窩點就沒有窩料了,被掃到四周去了,這樣很難再釣到魚。

大魚能嚇走小魚;野釣時候我們打的窩子其實十之八九都是餵了小魚,有時候打幾十斤下去還是會被白條和羅非吃掉,除非我們用它們吃不進去的窩料,但是這種窩料少之又少,哪怕是老玉米都不能完全避免。所以,我們需要一定的留窩技巧,才能讓進窩的大魚嚇走小魚,如果窩子裏面一條大點兒的魚都沒有來,窩料很快就會被小魚乾光。

既然養窩如此重要,我們如何才能養一個好窩子呢?事實上有上中下三策,只不過很多釣友因爲條件所限,所以只能採用“以魚誘魚”的方法養窩,而條件允許的釣友可以做到長期養窩。

釣魚要學會養窩,魚兒越聚越多 第2張

養窩對野釣爆護非常關鍵

以魚誘魚,短期養窩(下策)

這種適合輕窩和抽窩結合的釣友使用,原則就是:即使發現魚兒進窩之後也不立馬釣,而是繼續抽窩,確定有零星魚星或者魚兒撞線只會再換搓餌開釣。一般預判窩子裏面魚兒的密度,如果能雙飛連竿的話那麼就可以一直掉,但是如果中間斷了幾竿的話就立馬換散炮開始抽,直到再次有零星魚星或者撞線才釣如此往復。

不能把窩子裏面的魚兒釣完了,因爲釣完了就不能實現“以魚誘魚”的目的了,我們的目的是讓窩子裏面始終有那麼一兩目標魚,這樣其他目標魚纔會放心進窩,安心覓食。只不過如果是新手釣友這一點不容易判斷,窩子裏面有沒有魚我怎麼會知道呢?多釣釣,你總有一天會有這樣的經驗,撞線和魚星還有小魚逃竄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不少野釣高手都用這個方法,尤其是沒有太多時間,只釣四個小時的釣友。當然這個方法對資源要求有一點高,經常下網電魚的地方效果不是很好,你窩子裏面進一條魚都困難,更何況還以魚誘魚?

釣魚要學會養窩,魚兒越聚越多 第3張

同體型魚兒有聚集習慣

勤補窩上魚補,不間斷一直誘魚(中策)

勤補窩也是一個特別好的方法,但是補窩的量和窩料選擇有一點講究:一次不用太多,釣鯽魚一兩把就行、釣鯉魚一兩斤、釣草魚和釣鯉魚差不多,反正根據魚兒的體型來定,大的話就多小的話就少。

最值得留意的是:你上魚之後一定要補窩,除非是上那種一下子就能拉起來的小魚,一斤以上的魚你刺魚的瞬間它會瘋狂擺尾,這樣你釣點的窩料就會四散開來,如果不補的話就算魚兒在窩子附近也不一定能吃到你窩子裏面的餌料。

補窩的選材你也要留意:最好是顆粒狀,或者入水就散開的散炮這樣,如果是菜籽餅、方塊料這種能弄出很大動靜的就不要用來補窩,可以用來做剛開始的打窩。因爲這樣容易驚魚,要是窩子附近有魚的話聽到“噗通”一聲,肯定會被嚇跑!

釣魚要學會養窩,魚兒越聚越多 第4張

勤補窩,窩子裏纔會一直有魚

連續養窩,形成固定覓食地點(上策)

這個方法效果最好,但是沒有幾個釣友有這個條件去搞:找一個沒有人去的地方,每天在固定一個地方打一二十斤窩料(便宜的就行,老玉米、酒糟、菜籽餅等等),其實成本也花不了多少錢(玉米酒糟幾毛錢一斤,只是不好找)。

這種養窩的方法效果極好,可以說只要你養個兩三天肯定會有幾十斤漁獲,時間越長釣得越多大物也會來得越頻繁。只不過你要選一個好點兒的釣位:別的釣魚人不去、不掛底、水深超過4米、水底平坦且旁邊有坎,爲了防止被別人摘桃子,你可以在水底下放幾個大樹枝,這幾個樹枝位置只有你知道,這樣別人就會掛底。再者你可以在釣位斜着出去的地方打窩,九成的釣友都會釣正前方,斜着打窩要比打正前方效果好,因爲那裏安靜一些,蓑笠哥自己釣草魚基本都是斜着打,打在旁邊草多沒法去人的地方。

釣魚要學會養窩,魚兒越聚越多 第5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