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坑常見問題窩子有魚津沒魚口(下)

來源:漁翁社 1.19W

上一篇文章《窩子裏有魚津沒魚口怎麼辦(上)》從天氣水溫以及環境因素、人爲因素、魚情變化因素、線組搭配不當因素分別分析了有魚津沒魚口的問題,這篇文章將從浮漂調釣、餌料問題繼續分析,併爲大家講解各種情況下有津沒口的對策。

黑坑常見問題窩子有魚津沒魚口(下)

五、浮漂調釣不當影響有效動作

(一)、通過釣法來找魚層

當垂釣區域臭底、水體缺氧魚不下底時,魚類會起浮到中上層活動,這種情況我們就應該用飛鉛釣法,通過釣行程,來尋找魚層垂釣;或是通過其它餌料狀態,來嘗試的將魚層引誘至底層,例如麻團釣法、散炮釣法等等。釣魚之家原創文章。

飛鉛釣法:將鉛皮座向浮漂方向移動,以增加釣餌與鉛墜之間的距離,變相的加長子線,增大擺幅,減緩魚餌的下降速度,達到讓各個魚層都可以發現魚餌、追到魚餌的目的。利用這種的釣法可以找到起浮的魚所在的魚層。提高鉛皮的程度是由釣手控制的,如果想讓餌料降速更緩慢一些,則可以把鉛皮提的高一些。

(二)、遇到醬層較厚的水體

竿坑、魚塘等小水體環境下,塘底醬層過厚,導致魚在窩中只聞到魚餌的味道,但找不到魚餌。有關醬層的問題,我們放到單獨的文章中再做專門介紹,因爲醬層的話題比較複雜,很難簡單說清。

針對醬層很厚的坑塘,我們可以嘗試使用浮力大一點的浮漂並且調靈釣靈,即儘量增加調目和釣目的差。例如:15目浮漂,調8-10目,由釣5-6目調整爲釣2-3目,這樣可以有效的把釣餌牽住,使釣餌儘量懸浮於醬層的中上層。

針對醬層還可以嘗試帶餌調漂。例如:帶雙餌半水調4目,向上推浮漂,當浮漂露出5目時,這是說明雙鉤已經到底,這時向下拉浮漂,使浮漂露出4目一邊。

如果窩點中出現有津沒口時,可以試着釣一下窩子前後左右試試看,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黑坑常見問題窩子有魚津沒魚口(下) 第2張

六、餌料問題影響魚口

(一)、餌料味型

味型對路子很重要,春、冬季偏腥、夏季清淡、秋季香甜,這些是說法籠統的。我們在開制餌料時味型的選擇與天氣、水溫、魚情、水情都是息息相關的。

餌料小藥濃度過大是造成有津沒口的常見原因。過大濃度的小藥雖然可以把遠處的魚誘過來,但是,由於魚餌中加入了過量的小藥,魚進窩子後會非常躁動,或者說根本就進不去窩子。究其原因就是藥的濃度太大了,或是餌料自身的味型過重導致的,魚對這種刺激非常不適應,使魚受驚。

筆者建議使用小藥時要“從淡到濃”。初到一片新的水域時,切莫原封不動照搬網上釣友或者其他黑坑使用的“絕殺”配方。因爲各地的情況不一樣,在其它地方適用的在這裏不一定也適用。當我們嘗試摸索某款小藥味型效果時,不要上來就用複合香型的小藥。建議從單一香型小藥用起,起初少量加入到餌料中。通過觀察垂釣的效果,感覺味型對路時,可以逐步提高濃度,或加入其他香型調整,直至魚口穩定。若出現有津沒口的情況,就要及時重新開制釣餌,調整小藥比例、味型。如果打了大量的濃度過高的窩料,建議更換新的釣點,以免因爲原窩子魚餌、窩料中小藥的濃度過大造成長時間死窩。釣魚之家原創文章。

(二)、餌料狀態

餌料狀態也是影響魚口的重要原因,魚餌軟硬程度,霧化快慢,大小都要把握好。

1.魚餌霧化過快、附鉤性過差:魚在窩中搶食或者窩子水渾濁魚要找食的情況下,導致魚兒光聞見魚餌的味道,但是吃不到魚餌,也就釣不上來魚了。這種情況下可以適當增加魚餌的持鉤性,降低餌料的霧化速度,調整餌料的軟硬度(可以偏重於耳垂的柔軟度)。讓魚有味可聞,有餌可吃。

2.魚餌過大過硬:魚餌的軟硬大小與魚的體型不符,魚很難將其吃進口中。減小所搓餌團的大小,並在搓餌上鉤之前用手沾一下水,使搓出來的魚餌大小軟硬度適口。

3.餌料過重:餌料重會影響魚的入口,特別是在冬天魚就餌的動作很小,重量大的魚餌很難被其吸入口中。在有醬層的水域垂釣時,因爲餌料過重,魚餌會陷入醬層很深,導致魚類需要反覆的攪動水底,醬層中的有害氣體會使魚類變得無法安心就餌。我們應該在調整釣法的同時,在餌料中加入適量的比重較輕的狀態餌,以減輕魚餌的比重,例如:輕麩、雪花粉等等。使餌料可以被醬層托住,並且易於魚的吸食。若使用的是可搓可拉的魚餌,變搓餌爲拉餌,也可以改變魚餌陷入醬層較深的現象。

4.垂釣原塘老魚、回鍋魚:糗魚時建議不要用霧化程度過大的魚餌,因爲老魚、回鍋魚都是受過驚嚇的。在它們還是生口魚時基本都有過,搶吃霧化程度大的魚餌被鉤的經歷,所以這類魚對霧化程度大的魚餌很警惕,寧可不吃成團的餌料,去撿拾窩點周邊的餌料殘渣。針對這類魚,應該減小魚餌的霧化程度,做到軟粘適口。釣魚之家原創文章。

5.窩料投放量要適中。在炎熱的夏季,水溫很高,如果窩料投放過大,會很快在水底發酵,造成水底窩子處溶氧量過低,導致魚不進窩的尷尬情況。筆者建議一邊釣一邊打窩,根據魚口、魚情掌握投放的窩子量和投喂頻率。感覺窩中魚少了、魚口慢了就補一點窩子,而不要一上來就duang、duang的打下好幾球窩料。

黑坑常見問題窩子有魚津沒魚口(下) 第3張

七、遇到有津沒口應該怎麼辦

首先判斷窩裏是否有魚

1.釣點水渾濁證明窩中有魚在攪水

2.看窩上水面有沒有波紋,波紋小則證明魚在深處,波紋大證明魚在中上層

3.觀察浮漂有沒有魚撞線、蹭線的漂像

4.窩中之前鬧小魚,突然不鬧了,說明有大魚進窩

5.觀察是否有魚津,有魚津則說明有魚。注意分別魚津與地津的區別。

魚津是魚就餌、搶食時身體或口中產生的氣泡。因爲有粘液的存在,所以不宜破裂,魚津位置不固定。

地津是水底淤泥產生的沼氣,沼氣浮出水面時的氣泡。比魚津容易破裂,且位置相對比較固定。

有地津的水底不但缺氧而且有毒氣體會溶於水中,導致魚不下底。如果斷定了窩中存在的“魚津“是地津時,建議跟換釣點垂釣,或釣浮。有關魚星的問題,將在單獨的文章中做專門介紹,敬請期待!

黑坑常見問題窩子有魚津沒魚口(下) 第4張

有津沒口分兩種情況

遇到全坑都有津沒口時,我們需要進行下面的判斷:

1.魚體健康,但是由於氣壓低,水底發酵原因導致全坑水體缺氧,魚起浮不下底就餌。

①選擇在出水、入水口垂釣,這些地方醬層堆積相對來說較薄,對垂釣的影響較小。②移動釣點,到淺水處垂釣,淺水處水的交互性好、水溶氧量相對較高(由於溫度的不同,上層水和下層水會發生垂直方向上的對流,也就是交互,加之水錶面與空氣接觸,所以水體的運動能夠帶動氧氣交換)水底溶氧量高,水淺處即使魚起浮也不會離底太遠。③少打窩,減少由於過多的餌料沉積發酵引起底層缺氧。亦或是定時定量的投放窩料或是味型較強的餌料,以鋪住臭底或者釣離底等做法。④通過其它釣法來誘魚下底,比如常常在高溫季節用到的麻團釣法、散餌釣法等等。⑤用飛鉛釣法:將鉛皮座移至浮漂底部,以增加釣餌與鉛墜之間的距離,變相的加長子線,增大擺幅,減緩魚餌的下降速度,達到讓各個魚層都可以發現魚餌、追到魚餌的目的。利用這種的釣法可以找到起浮的魚所在的魚層。⑥試着釣一下窩子前後左右試試看,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釣魚之家原創文章。

2.魚體不健康(回鍋魚)身上有傷,受過驚嚇,不愛開口。

①糗釣回鍋魚,要選用軟竿細線組。②在餌料中加入雪花粉、輕麩減輕魚餌比重,讓魚餌更適口。同時還要將釣餌打的粘軟一點,降低霧化,減少魚對釣餌的警覺。③降低餌料味型,增加基礎餌的比例,降低魚對餌料的警惕性。④用逗釣的方法垂釣,刺激魚開口就餌。

全坑普遍魚口不錯,只是少數人有津沒口時,我們需要進行下面的判斷:

這種情況要調整餌料味型、調釣方式

1.魚餌不對路

①改變餌料比重和軟硬度使其更好入口。②降低餌料味型,以免由於餌料刺激過大導致魚不敢就餌。③換釣點並更換新餌料味型

2.釣的太鈍了或者餌料陷入了醬層

①增大調目與釣目的差,把線組調的靈敏一些,將餌料牽出醬層。②在餌料中加入適量輕麩、雪花粉,減輕魚餌比重,使其可以被醬層托住,並易於魚的吸食。也可以變搓餌爲拉餌,目的是一樣的。

3.釣位問題導致釣點周邊沒有目標魚聚集

某些小水體環境下,魚類確實會明顯的聚集在個別釣位,或是明顯的會避開某些個別位置,這多是由於水質狀況、水底環境、岸邊情況等等綜合因素影響的。當我們不幸坐到這些傳說中的“死位”時,只能迅速的通過判斷,來分辨出是否需要更換釣位了。

黑坑常見問題窩子有魚津沒魚口(下) 第5張

有津沒口的原因及應對方法就介紹到這裏,更多的釣魚技巧將在以後的文章裏爲大家介紹,敬請期待!

釣魚之家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大家有任何不同意見或是疑問,歡迎在原帖:《窩子裏有魚津沒魚口怎麼辦(下)》中跟帖,大家共同交流,共同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