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如何擺脫海釣魚不咬鉤的困境

來源:漁翁社 2.02W

淺淡如何擺脫海釣魚不咬鉤的困境。在海上垂釣面對魚不愛咬鉤,有時是一陣時間就打發過去了,有的卻是一整天都使釣魚人處在一無所獲的煩惱之中……此時,一個有理智的垂綸者,絕不會拿香菸的吞雲吐霧去消磨時光,也不會乾脆打道回府毅然“罷釣”,而是想方設法把魚不愛咬鉤的繩釦解開,使自己變被動爲主動,打開局面,扭轉逆境。

淺淡如何擺脫海釣魚不咬鉤的困境

一、號準脈,找到病體的癥結。

2006年7月9日,恰好是農曆的十四,是當地漁民所說的大活訊子潮。按理,在大潮時海的深水處流水急,魚羣受潮水沖刷,自然要隨着生物鏈向臨近岸的海邊聚攏,是近海釣魚的好日子。本地的氣象臺又報有偏南風4——5級,想必執着海釣的人是絕對不會放過這釣魚的大好時光的。

我同另一位釣友就是帶着如此的期盼心情,來到了大連市經濟開發區大孤山街道辦事處近畔的黃海海域,要開開心心地大過釣黃黑魚的癮。其實,人們的良好期盼,往往與現實有一定的差距。不得不面對的殘酷事實有時是急急揮竿而起,一無所獲而返;有時是歪打正着魚不是咬鉤被釣,而是鉤掛魚體的某個部位被活活拖出水面……除此而外,要麼是用觀遠山、賞近濤來打發時間,要麼是靠緊抽香菸,細品水果去消磨光陰。

爲了打破不上魚的僵局,我不得不琢磨魚不愛咬鉤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裏?陣風達5—6級而不是4——5級的東南風颳得“圈”稍一放鬆蹬的力度,即順風而去,而且有涌有浪水又較渾。釣諺有:“釣翁釣翁,勿釣東南風。”這顯然是魚不吃鉤的病因所在。

二、對症下藥。

由於東南風的風力較大,涌起浪高,黑魚和黃魚多是躲人岩礁洞裏藏身,已顧不得攝食就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魚開啓索餌的口,自是要看釣魚人用出那一靈丹妙藥。平心而論,風向和風力的大小,不是我們所能確定的。但是,在不利的風向和風力下,要獨闢蹊徑,選擇最佳釣點,拋出香餌,誘魚上鉤。於是,在這些大前提下,我邊釣邊摸索,在釣中解開不上魚的疑團;在摸索中尋求能釣上魚之道。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四副藥。

第一副是“悶”的功夫藥,引蛇出洞,梢動竿動。

對應着礁石密佈的海底底質,魚大多是在不利索食的客觀條件下,要進入洞穴裏躲避,況且它們依靠自己的特殊感覺能感知變天的到來,提前填飽了肚子。如此一來,要使魚出洞就餌,必須有美味的勾引,有使其不費力入口的便利因素。因此,我把水寒釣魚宜慢之道,移植到東南風的條件下來,採取“悶”的辦法施釣。實施要領是走好三步棋:

首先,把鮮活的海蛆掛於鉤上,沉在海底的礁叢或亂礁石上,便按兵不動,這是走的“悶”棋;

其次,讓海蛆在停留的釣點裏,盡情地蠕動聲張並散發縷縷濃腥味,促成視覺上鉤,嗅覺上引,這叫走的“誘”棋;

最後一步棋,那就是要在“誘”的基礎上“悶”到火候。假設在同一釣點上鉤餌待了5至10個數,竿梢還一無反應,則移動新的釣點。

通常在你默數到“五”時,即要關注竿梢,一旦見竿梢連續點動,馬上揚竿得魚,防止動作慢了魚拖鉤進洞,造成丟鉤、損墜和到手之魚成了飛鴨子的後果。

淺淡如何擺脫海釣魚不咬鉤的困境 第2張

第二副是點的刺激藥,動停互換,逼魚就範。

要擺脫魚難釣的困境,選擇好的釣點這是使巧婦爲有米之炊所不容忽視的重要條件。而修防波堤時有些大石塊滾落進海以及養殖海蔘的投石區,形成了不計其數的大大小小的洞和縫隙,既是黃黑魚夢寐以求的“良宅豪府”,更是釣魚人平常在釣魚上能有大動作和心跳驟然加快的首選之地。這樣的釣點環境,儘管有的是處於深水,有的是處於大潮都退不出來稍淺一點的地段,但在對策上有兩個把握。

一是把握鉤餌的落點準。要使掛滿海蛆的釣鉤,準確投向選好的點,尤其是防波堤近距離滾落水中所堆砌的石塊,在潮滿潮枯時肉眼都能觀察到洞的大小,尋洞而釣自然是不費吹灰之力。處於深水的海蔘養殖投石區,投準釣點也並不難。找到了洞隙,等於向成功靠近了一大步。

二是把握鉤餌提起的幅度高低和放下的時間長短。既給魚提供咬鉤的寬鬆場合,又不至於貽誤提鉤時機。

我的實際操作原理,可概括爲三短一長。三短是提鉤三下距海底的距離要短,不超過10釐米爲好,而且每一次提鉤時間控制在口數一個數。鉤餌擊打洞隙三下,動機有二:一則是給魚以有食物的暗示,另一則是對黑魚有挑逗的刺激,給後面的一長埋下伏筆。這一長是在連點三下,便緊接着大幅度提鉤,起碼要離洞隙20——40釐米,鉤餌運動期問若有一頓的手感傳來,提線得魚正當時。若是鉤線上無有任何反應,重新進行一個三短一長的往復,還無起色則立即換洞,再來個穿舊鞋走舊路另謀新奇。

這種新奇的出現,大多是咬鉤狠、個頭大的黑魚,偶爾上鉤的六線魚也是夠級別的“大黃魚棒子”。頓時,使人如同久旱逢甘露。

第三副是“斜”的度量藥,見機行事,穩操勝券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在有海產品加工廠廢水入海口的近岸蹬“圈”釣,漲半潮以後,一般是要從深水轉移到這一釣點,爭取在漲八分潮和落半潮前,搞一個“堤內損失堤外補”。

這時的釣魚人,要絕對能做到三個精明:一個是精明在“單刀赴會”。釣組上只拴一把類似“哈雅布薩”的丸世16號鉤。釣起魚來無鉤掛之虞憂。另一個是精明在“直搗黃龍府”。海產品加工廠的廢水裏,不僅含有腥鮮味,還裹帶着零星的蝦或海紅、海蠣子以及扇貝邊子等遺棄物,這些水進入海里形成一道黃色的條狀帶,蹬“圈”隨着這一條狀帶就等於是在跟蹤追魚。再一個是精明在打斜找魚。“好馬配好鞍”。可以說,前兩個精明都是爲第三個精明配的好鞍。其好馬是,釣組在釣點上把握打斜的角度,運行的速度。

釣點選定,我設法讓釣竿扯動的主線與海面形成45度夾角,興許這是魚吃鉤的順口角度,大體按着這一斜度,考慮到東南風較大和沿岸水渾的客觀實際,放慢鉤餌在海底拖動的速度,基本上是口數“一、二”緩緩提鉤,數到“三”時落下。有魚咬鉤必是在數“一、二”拖提的運行間猛然一頓,緊接着是魚發力拉彎竿梢,人借力在抖鉤中美美地體會強者的自豪感。上鉤的魚幾乎沒有小於100克的,多數是150克或250克以上的“大黃魚棒子”或“大紫根子”。不時讓釣魚人在難有魚咬鉤的分分秒秒中,看到了魚獲豐收的光明前景。

淺淡如何擺脫海釣魚不咬鉤的困境 第3張

第四是探的虛實藥,東躲西閃,撥霧見天。

海底滋生着一塊又一塊大小不等、長短不一的海藻。它們不論是海帶或裙帶菜,對於海釣中受某一客觀條件限制一度釣不到魚的人來說,是希望的曙光;尤其是對蹬“圈”釣或船筏釣而言,更是至關緊要。在這些海藻底下絕對會“藏龍臥虎”,絕對是大小黃黑魚的一統天下。因爲每一片或寬或長的海藻葉,不僅是小蝦和其他浮游生物賴以生存的空間,更是黃黑魚逢飢可美餐、遇險能躲避的天然場所。

趕上這等天,抓住退半潮或枯潮底的潮時,用眼朝下望即可看清海藻的分佈情況,把鉤餌從生長稀少的海藻空當處探着拖入,於海藻下有提有落或者乾脆提2——3回便就地待命,見竿梢點動以及提拉期間手上的動感傳至,抖鉤竿走線隨,拖黃黑魚順道走出海藻迷魂陣。

三、深入思考

謀得帶有規律的東西。常言道,吃一塹長一智。我從魚不愛咬鉤的尷尬氛圍裏能逐漸衝殺向魚開口咬鉤的順境,通過對垂釣全過程的回顧,自我感覺是以下幾點可供釣友們借鑑。

第一,面對垂釣的困境,沮喪是無出路的,唯一的辦法是尋求打開困境的鑰匙。

第二,人在被動的情況下,頭腦冷靜是一副良藥,往往冷靜而又縝密的思考,能謀劃出與客觀實際愈加貼近的對策,也就愈加使自己在把握垂釣主動權上佔上風。

第三,釣的是魚,必然是要琢磨着魚,在如何能讓魚開口的前提下,摸準魚的習性,由着魚的性子來,多在投其所好上下功夫,通常都會撥開雲霧見太陽;

第四,條條大路通羅馬。旱路不通走水路,只要肯用心去走,就沒有走不出的死衚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