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中搓餌的技巧與方法圖解

來源:漁翁社 1.37W

無論在傳統釣還是臺釣中搓餌是最常見的一種上餌方式,尤其是垂釣鯉魚,搓餌可謂是必選上餌方式,而搓餌時常有着各式各樣的形狀,有經驗的釣者會依漁情改變搓餌形態,可謂是萬變不離其宗,一切搓餌形態都是爲了調整餌的霧化、沉降速度及適口性,從而獲得更好的漁獲,小編就爲大家介紹五中常見的搓餌基本形態。

1:臺釣搓餌的方法

棱錐型

臺釣中搓餌的技巧與方法圖解
棱錐型

將鬆散餌擠壓成棱錐型,利用它鬆散剝落快,形成半水和上層霧化,是拉餌打浮的前奏。比賽開頭一段時間,以誘爲主,拋鉤快的釣手都是3手指撮餌,一擠一壓就拋出去了,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環節,其實都有棱錐型的影子,只是不怎麼規則而已。棱錐型釣餌整形簡單,但必須選擇合適鉤形,鉤柄不能太短、鉤門可以稍寬些。

圓球型

臺釣中搓餌的技巧與方法圖解 第2張
圓球型

從傳統釣轉型來的釣手習慣搓圓球型餌,因爲圓球形餌在霧化和持鉤性上配合得最好。日韓釣手把它稱爲咬鉤餌,指的是不管釣餌霧化是強是弱,它在層層溶散後總能在鉤彎處保持一個殘留的餌芯。圓球型釣餌入水快,阻力小,兩餌沉底後稍受外力就顯得不穩定,因此而釣鈍,抓黑漂,特適合釣鯉魚、草魚和大鯽,所以流水搓圓球型餌時忽略半目起伏的小動作。

水滴型

臺釣中搓餌的技巧與方法圖解 第3張
水滴型

不少人稱之爲“萬能型餌”,特點是霧化好且有餌芯殘留,上餌容易。水滴型餌容納了棱錐型和圓球型的特點,其上部在三指尖擠壓和反覆轉動後呈圓錐狀,下部因指尖之間留有空隙,故搓後呈圓球形而只是底部搓得不嚴實,所以入水後是從下部圓的地方開始霧化的。這樣,鉤彎和鉤柄處的殘留量得到保持,適合口裂深、張口大、泳速快的魚,如鯿魚、白鰷等。如果釣餌的霧化性很強,水又深,那麼沉到水底的水滴型可能就成了橄欖形,它就不穩定了。爲此,搓水滴型餌不宜用霧化快的餌,但如果浮標是調高釣低,目差又比較大,如超過5目的話,則上鉤離底形成的上餌動態在眼疾手快的釣手可以有較高的上魚率,不過要注意鉤的配合。

長卵型

臺釣中搓餌的技巧與方法圖解 第4張
長卵型

餌搓得很圓是要花功夫和時間的。在鉤到底就有口的時候,搓圓型餌不現實,搶時間,粗粗地搓圓了就可以了,即所謂“粗略上餌”,就是把餌搓成長卵型。圓球型餌不怕逗,因爲有餌芯殘留,水滴型餌淺水可以逗,深水就不行了,讓水滴型上部豐滿一點,下部的寬度收締部延長一點就是長卵型。逗在釣快魚中不常用,但釣慢魚是離不開它的,這也是搓長卵型餌釣快魚,靈;釣慢魚鈍的原因。

扁卵型

臺釣中搓餌的技巧與方法圖解 第5張
扁卵型

由長卵型餌脫胎而來,是在搓成長卵型後把餌壓扁。在釣過程、用長子線引魚、發現魚上浮而不能確定魚的泳層時,要求鉤緩慢下沉,扁卵型餌受到的阻力大,降速慢,讓在下面等着的,半水守着的,以及快速搶食的魚都有攫取食物的機會。由於先經過了搓,鬆散得到控制,壓扁後持鉤性進一步提高。如此則餌的霧化集中在邊緣,中間的扁平面霧化降低,還由於寬度擴大了,下沉中出現擺動,目標大,魚容易發現。

以上五種搓餌形態,在平日的垂釣中,以圓球和水滴型居多,是因爲這兩種方式較爲常見,適應範圍廣,而其他三種搓餌形態是針對具體釣況或者釣者自身要求選擇使用的,新手不妨放開一成不變的搓餌形態,多多嘗試,依需選型。

2:臺釣搓餌的技巧

開手搓餌,要根據自己釣棚的深淺,嚴格控制兌水量和掌握粘散度,不宜過稀、過硬,軟硬度就象自己耳墜一樣柔軟並富有彈性,水分吸收均勻,手感好,不粘手,一搓成形,搓到鉤上的餌團表面光滑。

臺釣中搓餌的技巧與方法圖解 第6張
臺釣

搓餌的步驟和方法

一般用左手(左撇子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來搓餌。左手(左撇子用右手)拇、食、中三指自然內屈相鉗抓餌,一次抓餌基本上就應抓準雙餌的量。在手上稍加揉搓後,使餌成爲圓柱體(不宜搓得過細長)。然後把餌輕夾在食、中兩指之間的指縫面上,準備隨時搓附在鉤上(這樣既加快搓餌速度,又不影響手指引線卸魚)。魚入護後,右手(左撇子是左手)手掌自然內屈握竿的同時,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鉛皮座或鉛座以下的子線上。使雙子線自然分開的同時,左手(右撇子是右手)拇指內屈,用指甲掐住指縫裏的餌柱中段上,拇指順勢上翹,使餌柱一分爲二,一個仍留指縫間,另一個已在拇指甲蓋上。接着把一子線上的鉤放置夾在指縫裏的餌上,右手(或左手)一帶子線,使鉤陷入餌中,左手(或右手)拇、食、中三指再迅速配合揉搓,把魚餌搓在鉤當中。搓的過程,有意內收三個手指尖,搓出的餌結果自然就成了上小下大而圓的水滴形狀。一餌搓完後,左手(或右手)拇指又內屈,用中、食二指把另一餌團從拇指甲上迅速撥到中、食指縫中,把另一子線的鉤置於餌團上,重複上述搓餌動作,雙餌搓成,整個搓餌的過程結束。

釣鯽魚餌團搓的形狀

如果休閒垂釣,或者是釣較爲生口或魚口好的鯽魚,餌團搓成什麼形狀,不一定太講究,根據自己習慣搓餌就行。但如果想釣快釣好,餌團的形狀就不可忽視。

臺釣中搓餌的技巧與方法圖解 第7張
臺釣鯽魚

1、釣高背鯽或大一點的鯽魚,要把餌搓成水滴狀,而且餌團需略大點(黃豆或花生米一樣大小),這是有道理的。搓成水滴狀(上面小,下面大而圓)的餌團至少有三個優點:一是這種下大上小的餌形,重心在下,正好與地心引力作用相吻合,有利於下沉。二是上小下大而圓的餌形也正好符合魚鉤形狀(鉤門與鉤柄構成下寬上小的△形),水滴狀的餌料團正好把整個鉤門和鉤柄包住,使魚見餌不見鉤,隱蔽性好,魚能大膽吸食。三是要搓成下大上小的形狀,餌的上部要有意加力多搓,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經過有意微收指尖,多搓),使餌團性質發生變化(餌團上部分的霧化性減弱,附鉤性增強)。既大又圓的餌團下部分,由於用力更輕,揉搓度更小,其附鉤性相應減弱,霧化性也相對更強。就是說,同是一個餌,但上下位子因手指用力程度不同,在下降的過程中霧化性、附鉤性就不同。餌團底部大而圓的部份因更鬆散,先剝落、霧化快,誘惑力就大。促使鯽魚從餌的下部分把餌吸入,子線擋嘴機率減少,提竿刺魚更加自然和直接。假設把餌搓成倒水滴形狀,那魚就餌易從鉤柄處吸餌,結果子線就成了魚吸餌進嘴的障礙物,不利於刺魚。

2、釣體形較小的鯽魚或釣滑口、輕口魚時,就應該把餌團搓得圓而小,有時候甚至小到半粒米大小,能附在鉤尖上即可。

3、釣浮釣底,釣深釣淺,釣快釣慢,釣大釣小等,餌團形狀大小都要依魚情而變化。魚大、餌團相應搓大,大餌目標大,誘魚力強。由於包住整個鉤門甚至整個鉤體,大大降低了魚就餌的警覺性;魚小、餌團也應搓小,這樣有利於魚的吸食以外,還能降低某種魚的警覺性。再比如,誘魚型的搓餌,爲了達到目的,我們經常把餌團搓大,或捏成棱角等其他形狀。小雜魚多的水域,爲了增加粘性和減弱霧化,就會有意地把餌團多揉搓幾下。總之,搓餌應該做到,魚變我變,靈活應用。

在垂釣中,還要避免一個很壞的搓餌習慣。在搓餌的過程中,手指常有意無意地反覆抓餌揉搓,餌團經過反覆揉搓後,容易返水,其霧化性也隨之減弱,直接影響上魚效果。

最後要告訴大家的是,搓餌誰都會,但要搓得既快又好,實在不是一件易事。我認爲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練習和實踐,習慣成自然,不是嗎?讓我們一起進步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