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來源:漁翁社 1.76W

2019年11月17日上午10:00’;

今天是週末最後一天,乘兒子休息在家,攜老岳母祖孫四代同遊五里湖、渤公島太湖景區,一大家人興高采烈,玩的不亦樂乎,尤其是大外孫和孫女,大外孫已上國小一年級,孫女幼兒園,他倆一路歡呼雀躍,好不開心!

位於無錫西郊的蠡湖——五里湖,經政府幾年的大力打造已經成了最大的免費公園。這裏環境優美,有山有水,風光秀麗,堪比杭州西湖。但欲把蠡湖比西湖,總感到少了些什麼——缺的是人文景觀啊。其實,原蠡湖周邊舊有的著名建築(廟宇道觀,名人故居等)也蠻多的,只是在近幾十年時間裏沒有重視保護才慢慢消失了的。回想起來,總感到好可惜。近日有閒,便把蠡湖周邊舊一些時有名的建築回憶一下,記錄下來,供有興趣的網友做趣談。

蠡橋北堍,原有一個很高的土墩,傳說是范蠡墓,高約二十多米,在建造湖濱路時平了。蠡橋西邊的樑溪河中也有一個土墩,叫西施墩,傳說西施被扔進太湖淹死後漂浮到此,時人就地水葬,河中建墓。後來修航道時清理掉了。蠡橋南堍有一亭子,全用金山石築成。渾然一體很美,供路人休息歇腳之便。是西園弄袁嶽翔(爲鄉長)出資所造。北橋與中橋之間,有一隻全木頭亭,是陳逸勤所建,陳是上海報關行老闆,爲家鄉做善事。中橋三角壋中間的亭子叫勝利亭,是抗戰勝利後(四六年)秦宜成所建,秦爲當時無錫縣參議員,也爲鄉民做善事。

老中橋是一座環形石拱橋,有點歷史了。西堍有關帝廟,常年香火旺,有廟祝管理。東頭有一名居‘翠雲居’,據說房主曾建造虎丘劍池。再往西兩裏地是小天竺,也有涼亭,有一排清水洋瓦的教室——中教國小。附近大婁村,有蔣大王廟,有戲臺。傳說此人是個見義勇爲的熱心漢子,每當蠡湖風高浪急有人遇難,或湖匪打劫村舍時就不顧一切帶人前往救人。故後人立廟祭祀。後被改作大婁村國小。再往西還有一個浪灘廟,也有戲臺,隔開馬路的對面,還有石條作成的觀戲臺,祠廟供的老爺據說是保護蠡湖中行船安全及農業豐收。廟的南面就是五里湖,夏天大水,颳起南風,一片白浪滔天,排山倒海。冬季水小,就露出一片場地——廟場。廟的東面就是東林精舍,住着一個和尚,人稱東林和尚。據說,湯恩伯到無錫曾與東林和尚同車遊覽五里湖,由此就有傳說東林和尚學問很深,大有來頭。但是該和尚解放初年神祕消失,不知所蹤,成了個謎。廟的西面有翠仙庵,庵中有尼姑,庵後有幾間平房,開着賣香燭及其它物品的小店,人們稱那裏叫庵後店。

往西就是青祁村,一條石板路的旁邊,一株桃隔一支柳。春天來到時,桃紅柳綠。路邊還有桂花廳,荷軒,茶館,小賣部等建築,被人稱爲青祁八景。通往蠡園的路上,有一座轉牌樓,上面有南堤春曉四字,背面是湖山勝境四字。牌樓以北就是王禹卿先生義捐的青祁國小,洋瓦清水牆的日本式的教室,在當時西郊衆多的國小中,它是建設得最好的學校。國小右旁是王禹卿開的藥店,經行中西藥。據說窮人如買不起藥,也能免費給。藥店右邊是王禹卿故居由於解放了,房子僅造了一部分就停建了。後被作爲蠡園派出所辦公所用。王禹卿後人王亢元,文革後還回家鄉,捐給蠡園一筆錢,用作蠡園舊有景點維修和保護。

蠡園西邊的園子叫漁莊,是大陳巷陳梅芳所建。王陳兩家是親戚。因爲人都說蠡園造得不錯,陳聽到後不服,發誓造的園要賽過蠡園,故漁莊又稱賽蠡園。只可惜造了一半就解放,沒能全部造好。造蠡園和漁莊的設計師都是青祁國小的校長虞循真,是位日本留學生。後來人民政府繼續造了四季亭,及千步長廊等,把兩園連成一園,就成了現在的蠡園。遺憾的是後來造湖濱飯店,拆了一部分蠡園的景觀。

蠡園西去是長橋(寶界橋),附近的蠡湖中有一個小島。唐文治先生要在此造 國學館的,並且已經造好了一排教室,去小島的橋也造好了,上方有國學橋三個很大的繁體字。可惜抗戰了,沒能繼續下去,後來那個地方被漁民居住,空地則做蠡園的苗圃。再後來由於要造新長橋就把國學橋砸了,住在裏面的漁民也安排去了別處。現在那裏已改造成花港觀魚公園,裏面造了別墅,一般人不得進去。長橋北堍,原有一個長方形的風雨亭,是附近徐祥巷人徐寶富出資所建。徐寶富在榮老闆手下做經銷,發財了就做點善事。(舊時人迷信,認爲賺錢就是把別人家的錢拿來放到自己的口袋裏,是作孽的行爲,故賺錢了都要燒香做善事,消孽障)。可惜該亭毀於文革破四舊。在徐祥巷,以前還有一幢五開間五進的大房子,是光緒年代所造,人稱‘澆炮裏’,相傳清朝末年,李鴻章在南京辦洋務造炮局,但沒人會造大炮筒,就貼出皇榜,那家祖上接了皇榜,造出了大將軍炮筒。皇上知道後大喜,賞了黃馬褂、三品頂戴及銀元,於是造了大房子。我小時候過,那大廳裏掛着那個身穿朝服頭戴花翎清代老頭的彩色畫像,可惜在文革時燒了。如今那間大房子也拆遷沒了。

長橋西堍是寶界山,,上有湖山草堂,有一塊湖山歌碑。先是改作寶界國小,後又做寶界村生產隊的蠶室。湖山歌碑移到黿頭渚,一個古建築就這樣完了。往北兩百米就是茹經堂是唐文治先生七十大壽時,他的學生們爲感謝恩師栽培,集資所造的別墅。六十年代我還看見在每年暑假有上海來的人住在裏面的,現在對外部開放。

茹經堂北去,就是充山陳家花園,也是大陳巷人叫陳仲言造,因經費不足,造造停停,直到解放僅造了一個聶耳亭,一條花徑,栽了幾棵樹,後被黿頭渚做苗圃,現在的規模是八十年代政府所建。裏面原有的一個大墳也平掉了。陳家花園旁還有鄭家花園,是鄭明山老闆所造,也是一個沒建成的花園。再往北就是黿頭渚後門,有一牌坊,上書太湖別墅四字(現在還在),是王崑崙父母雙壽慶時造的,故牌坊背面寫齊眉芳徑,牌坊下面地上有松柏同春,該路直通王家別墅七十二峯山館,萬方樓。王家別墅近處就是何公館(不知現在可在),是國民黨要員何應欽的別墅。當年王,何同在國民黨革命時,有過交情,故他們的別墅相鄰。王崑崙父子後來都加入共產黨,父親王心茹是天津的第一任公安局局長,兒子是國家政協主任。黿頭渚的廣福寺(寺內除菩薩外,還有一些文物,原來在軍嶂龍寺的‘大圓滿覺匾’也移來此寺了,前三個是紅字,後一個是黑字),澄瀾堂都是楊翰西所造(楊是無錫商會會長),寺旁邊建了陶朱閣,供做生意的人祭拜求財,下面是飛雲閣(曾改爲勁鬆亭),是看太湖最佳處,內有茶水提供。南邊是太湖別墅碑亭,內有湖山歌碑(可能是從湖山草堂移來的)他還造了花神廟,黿頭渚燈塔(爲太湖中船導航)。長春橋旁邊有‘旨有居’。楊是開發黿頭渚最早再多的人。(旨有居,翠雲居,和高子水居是五里湖沿岸的三大名居)。

由於河流的東西向,故西郊南北路很少,唯一就是經西園弄擺渡到河埒口一條路,此路沒有建完整,有的地段是彎彎曲曲的田埂。在擺渡開南有南溯亭,北有北溯亭,供南來北往的人舔休等船的。西園弄附近有新廟,規模較大,裏面有玉皇殿,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東嶽大帝,八仙等神像。還有戲臺。大殿前有粗大的靈杏樹,估計祠廟有點歷史。可惜都拆遷沒了。

現在西郊已經完全城市化了,所有的老村舊巷已經全部拆遷消失。我以上所說,僅留在老人的記憶中。我把它寫出來,就是想能否成爲口口相傳讓後人知道,原先的西郊並非一張白紙,,老輩頭的人,也是想有所建樹的。有一些著名的建築,今後能否擇地重建一些,使之薪火相傳。

寫的多了,如能有點人氣,以後再續。

喝了點清酒,乘着酒興,我到湖灣轉了轉,到處都是我們釣魚人喜歡得不得了的地方,俗話說:“能在湖叉釣,做啥都風流”!

下面請看我的一組照片吧: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85歲的老岳母和她的大女兒(領導)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2張
美食一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3張
美食二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4張
這是三文魚刺生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5張
魚柳我喜歡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6張
美食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7張
阿根廷大蝦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8張
煮蟹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9張
炒蟹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10張
阿根廷大蝦球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11張
椒鹽大蝦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12張
湖灣一角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13張
飛馳的摩托艇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14張
湖邊怡景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15張
好地方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16張
太湖一角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17張
湖邊怡景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18張
兩隻小水鴨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19張
這裏作釣點該多好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20張
好釣位呀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21張
能在湖叉釣,做啥也風流

帶85歲老岳母品嚐海鮮大餐 不忘視察湖面水域 第22張
當然好平臺店慶圖壓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