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清波:講述我的黃河鯉魚夢

來源:漁翁社 2.32W

2007年9月23日,是個多雲轉晴,氣溫13℃-27℃的好天氣。我和釣友汪清波來到馬駐村由南黃河邊釣魚。老汪指着一片鱗次櫛比的方形水體說:“這兒原來是黃河灘中的魚塘,西霞院水庫蓄水後,魚塘被淹沒,水位下降時魚塘又露了出來,有一些魚滯留在塘裏,成了釣魚人求之不得的好釣場。現在,正是光照由暗到明,水生植物開始放氧的時候,水環境很適合魚類喜弱光、怕強光的需要。靠大道旁的塘釣者多,魚少,咱們到主航道旁邊的塘裏試試。”說着他便領我沿着塘埂上的羊腸小道往南走。

我是清波:講述我的黃河鯉魚夢

到一個長寬約150米的塘邊,見有少量水草,淡黃色的漣漪像細鱗般向西漂移,覺得不錯,便本着“方塘釣角,長塘釣腰”的常規做法,將釣位定在西北角兩側。我伸竿試水,約1.5米深,很適中。往釣點撒了一些誘餌,把拋竿串鉤甩到塘中央後,又將手竿鉤投到釣窩裏。大約過了一刻鐘,手竿開竿,釣上一尾白條,時間不長又提上來一尾鯽魚,隨後,鯽魚斷斷續續中鉤,個體都是百克左右。老汪半小時後才見魚訊,但第一尾就是鯉魚,有500餘克,尾巴金黃,像是一尾正宗的黃河鯉魚。原來他用的是顆粒餌和鯉餌混合的餌團,氣味腥香,目標直指鯉魚,雖然偶爾也有鯽魚上鉤,卻很少有小雜魚乾擾。而我是蚯蚓和麪食交錯使用,鯽魚上得多。釣到11時,我的魚護裏有了1尾鯉魚、20多尾鯽魚;老汪釣獲3尾鯉魚、5尾鯽魚。兩人的魚獲數量不同,但重量差不多,都在2千克左右。

我對老汪說:“從投鉤入水到現在,你就釣上3條鯉魚,平均一小時一條,很不錯。”他卻不以爲然,說:“這算啥,我年輕時,有一次在黃河裏釣6條鯉魚,個頭都比這大。那時,黃河水渾,含沙量高,做夢都想把渾變清,父親給我起名叫‘清波’,就是這個意思。”稍停一會兒,他又說:“小浪底水庫建成後,除汛期排沙以外,下游的河水變清了,我的清水夢、鯉魚夢都變成了現實,從母親河裏得到了實惠,憶往昔,看今朝,身感生活在黃河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很幸運。”

後來,我們總結這次垂釣,有4點印象和感受:

一是有魚可鉤,但密度不大,都是黃河和小浪底水庫流下來的野魚。名曰魚塘,實際上同黃河灘裏的沙坑差不多。

二是餌料以腥香爲好,葷素都行。由於蟲餌和麪食的持鉤性和質量不同,鴛鴦餌效果並不理想,容昌出現—鉤有餌一鉤空的情況。

三是水底平坦,深淺差別不大,魚兒“早晚溜邊”的習性不明顯,故手竿與拋竿兼用比“單打一”好,遠近都上魚。誘餌聚魚,動態釣法也比不打窩與靜態守釣好。

四是早上水溫適宜,光照較弱,是魚兒從黑暗中恢復活力進早餐的時刻,大陽升高後魚兒上鉤率逐漸下降,因此見好就收,勞逸結合是合算的。

這次出釣雖然魚獲不多,卻在不同水域擇時、選位、用餌、施技上進行了試驗和探索,對今後出釣有利。在隨後的歲月裏,我和老汪又多次結伴而行或單獨出釣,進一步瞭解、研究黃河鯉魚的品味、習性和垂釣方法,認爲它是黃河兩岸人們最喜愛的魚種之一,有不少特點和長處值得一提:

一、體形優美色澤好。一般鯉魚體大而肥,如魚塘的養殖鯉多爲兩頭小、中間大,腹部顯得臃腫,肚皮白,背鰭青灰色。而黃河鯉魚是在母親河特定水域出生長大的,經水產專家考證,認爲河南境內從孟津縣東部到花園口黃河段天然水域所產的黃河鯉魚最“正宗”,體形蜂長、口鰭鮮紅、兩側和尾部金黃、腹部白潤、眼似珍珠,這同李白“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的詩句是一致的。

二、肉質肥嫩味可口。不少人工繁殖的鯉魚肉粗、腥味大,滿腹魚油,還有一層黑色腹膜,如果加之烹飪不好,口感面乎乎的,滋味欠佳。而黃河鯉魚腹內沒有“黑衣”,下水較少,魚油也少,肉質相對肥嫩,雖然稱不上名貴魚種,也常被人們視爲名萊佳餚。

三、營養豐富功能多。我們知道,魚和肉都是人體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但魚肉(尤其是海魚)除了“瘦”、脂肪少、細膩、島消化外,主要是蛋白質功效好。食物蛋白質比值範圍在0—4之間,低於2的爲劣質蛋白質,魚類的蛋白質功效比值在3.5以上,而肉類的比值僅接近3,因而魚憂於肉。《清稗類抄》中“黃河的鯉甚佳,甘鮮肥嫩,可稱珍品”。據測定:海百克鯉魚含蛋白質17.3克、脂肪5.1克,還有奉富的磷、鈣、鐵、維生素B等多種營養物質。中醫認爲。鯉魚昧甘、性平,有補睥健胃、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止咳下氣等多種作用,對各種水腫、腹脹、尿少、黃疸等皆有療效。

四、葷素都吃食性雜。從垂釣角度看,黃河鯉魚和鯽鯉、湖鯉、野鯉、散鱗鏡鯉等品種一樣,食譜的多樣性,可塑性、遺傳性很明顯,動物和植物餌料都吃,素食中的玉米、顆粒餌、麪糰、米飯、紅薯、麥粒;葷食中的小蝦、螺螄肉、蚯蚓、蟋蟀、蚱蜢、螻蛄、紅蟲都來者不拒。用酒糟、顆粒飼料、菜籽餅,甚至新鮮牛糞作誘餌,都能使鯉聞味而至。只要根據不同季節、水溫、釣場進行適當調整就能吸引鯉魚上鉤。這樣的食譜多樣性和可塑性,爲我們提供了許多垂釣的有利因素。

五、漂相易辨釣趣濃。鯉魚常貼着水底遊動,用吻供泥覓食能產生大小不均的密集魚星,不時在水錶鼓浪或跳出水面,愛在泥底、草叢和水生小動物多的地方活動,這都爲我們下鉤提供了蛛絲馬跡。鯉魚發現食物後,住往先觀察、試探、觸動,搞覺無問題才低着頭品嚐,吸吞,典型的漂相是點、頓後黑漂,一般不送漂,只要抓住浮漂徐徐下沉時及時揚竿,十有八九中魚。不過,自然水域裏的鯉魚在自食其力的磨練中,警憾性較高,攝食往往有吞吐習慣,發現餌中有鉤便吐,所以,在浮漂前後左右輕微晃動時不能提竿,只有確認鉤已入其口,然後輕而有力地上提,成功率才能更高。

近年來,由於自然水域的魚情每況愈下,黃河訊期年年排沙泄洪,魚類大量流失,加之非法捕撈的禍害,不僅有一定知名度的黃河鯉魚難得一見,連一般的魚類也很難同餌鉤不期而遇。2010年國慶節假期,我在洛陽黃河大橋西側的河套裏,連續守釣了3個半天(上午),曾有幸碰到了兩尾1500克左右的黃河鯉魚,它是吞嚥8號伊勢尼串鉤上的螺螄肉而中鉤的。我怕自己烹調不好,浪費了材料,特意拿到飯店加工成紅燒鯉魚,一家人大飽口福。但去年春末夏初,我兩次到那個河套重溫舊夢,除了幾尾白條和一尾小黃顙外,連鯽魚也未釣着。在工程隊沙石場看門的老漢,一邊觀釣一邊同我嘮嗑,說:“上面的鐵謝村有電魚船,經常晚上出來打魚,他們打到的鯉魚賣十四五塊錢一斤,比市上魚塘裏的鯉魚貴一倍多呢”他見我的釣竿長時間不上魚,悄悄地離開了。我失望地瞅着滾滾東流的黃河水,胸口像塞了一團棉花,只好收竿而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