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中漂的調釣方法與怎麼觀看

來源:漁翁社 3.15W

觀標與調標好象是聯繫不太緊密的兩個問題,其實,觀標的好壞與調標的狀態有直接的關係。調標後的釣組狀態,直接影響着魚咬鉤的方式,反映在標上則就會有很大的不同的表現,要說明這一聯繫,就要結合實際。就是分析問題不能脫離問題產生的具體環境因素,觀標解讀浮標的語言;首先要把最主要的因素,魚一併加以考慮:調標要考虛兩方面的只要內容,其一,是魚的品種,其二,釣法,氣候因素。這裏咱們就從對觀標,調標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方面入手。說一下觀標與調標。

臺釣中漂的調釣方法與怎麼觀看

一.從吃像、看長象

有經驗的釣手,在魚吃鉤,標動時就完全能判斷。這是條什麼品種的魚,在中魚後瞬間,就基本上判斷出這魚的大小,而後,採取相應的對策,這樣獲魚的機會當然就大了許多。這可是多年的經驗積累啊!大家知道的經驗是,大魚、鯉魚標穩重下沉,鯽魚吃鉤標頓挫上升,底層小魚反映在標上是頻抖,幅度小。上層小魚,中途截口,浮標顯得很輕,而快進快出,等等。這些經驗從感性上告訴大家一般的規律性,那麼爲什麼會是這樣呢?

先籠統地說一下,決定浮漂語言的因素:

1、是魚的品種不同,就是魚通過進化,每個品種間的主要食物分佈的水層,水域品種不盡相同。造成某種魚在某種水域固定的捕食方式,決定着它們吃鉤後的標像語言。這一點從魚的體型長相也可以初步判斷出來。

比如咱們常見的鯉魚,它的長相就比較實用,首先口下位 易於吞食,掘食底棲食物,前鰭*下,腹平直,這些特點都是爲其在水底生存而專業設計的,因此鯉魚,包括一些與之相似的鮎魚、青魚等底棲魚類,吃鉤時標像語言基本都是先一頓,而後,沉穩地向下走去,直到黑漂,有的在釣組的盲區內吞食頓口看不見,而直接裏漂。

比如鯽魚,細端詳,與鯉魚有着明顯的差別,口位前,胸鰭偏上,體形偏圓,這一類的魚,鯿魚也可歸於此類,只是吃相有所不同,在底鉤時,它們吃相在漂上,多反映上送漂;鯿魚類尤其如此,漂快速起來後在那裏抖動。因爲它們在底斂食後恢復平衡時,擡頭所致。這點在傳統釣法中有突出顯現,在臺釣時由於可以調整的極爲靈敏,因此在吸食時,漂上就會有明顯下頓,或驚慌,搶食等原因,快速黑漂也很常見,如果魚在很安適的條件下,你不抓那一頓,它肯定把漂給你送起來,釣浮這裏先不細說,

比如鰱魚它們的大嘴大頭是最突出的了,爲什麼要長成這樣啊,大點長着 多喝進點水,多吸食點食物。因此它們沒有咬釣習性,但是它的趨食性可是天生的,所以,它的吃相不比鯽魚好太多,慢的上下點動 只是有時誤吞鉤後,遊走時才黑漂。

捕食性魚類,(不包括鮎魚等底棲類)它們身形健美,遊速及快,我最喜歡的是狗魚,簡直就是一個工藝品,它們吃鉤特點就是快,眼看着漂動去拿竿,有時都趕不上,就讓你滿河裏追竿,草魚按身型也可歸於此,但它比較另類,吃吃鉤特點是;在那裏很有耐心、文雅的品嚐,底鉤時把漂送起來稍有點動,(浮釣有時黑漂)當你提竿時本性就露出來了,衝擊力極強,不好對付啊。

2、就是魚的大小,小魚包括兩方面:一是小型魚類;二是大型魚類的幼魚,歸爲小魚類。

大魚吃釣,在漂粗上 除了點頓,就是很穩重的黑漂,魚越大 頓的越慢,漂下走的就越慢。

小魚正相反,由於食慾強烈吃鉤,在漂相上的反映,可用跳躍一詞來形容。不爲過份。而且漂顯得很輕的樣子,不同的是底棲小魚吃釣後標下沉,比如船丁吃釣就是,中層小魚吃相是,漂在一下一下的蹦,比如麥穗。上層小魚吃釣則是標在水層上跑,比如白條 馬口之類。

3、是生活環境不同,造成魚的食物構成改變,而出現的反常標相。

比如 在人工投味飼料的養殖池子,魚養成了上浮所食的習性,鯉魚吃鉤有時就是送標,或只下沉一點,不黑標,鯽魚等中小型魚,託着餌不動,標上的感覺好象是沒有落到底。

再比如讓我頭痛的競技池子,那裏的老頭魚,讓多少名將落馬(除經常被釣起有一定的經驗外)。我認爲是我們釣手把魚給培養成那樣的。就是我們現在用的競技餌料,都是高度溶散性的,在這樣的條件下,魚就改成以食粉屑爲主,而很不情願的去吃成團的釣餌,待霧化後,再來吸食,或濾食,就是我們看到標在動而無魚的主要原因,那是魚在餌周邊搶食粉末,水流帶動釣線,子線造成的。

還一些因素可以造成魚的吃相發生反常。比如;天氣,水溫,水底地形等。

以上就魚不同長相在吃鉤時浮標語言的不同,做了一般性的說明,也就是說同一片水域的同一種魚吃釣的標相是基本相同的,只要標這樣動,就告訴我們是這種魚在咬鉤,但由於季節氣象的不同也會造成吃相的變異。

臺釣中漂的調釣方法與怎麼觀看 第2張

二.看人下菜碟

看人下菜碟 這是東北土話,意思是根據來的客人不同,而準備不同的酒菜,這句俚語用來指導我們針對不同品種的魚來調標,實在是恰當。這裏要說明一下觀念的問題,我們設定浮標,調整釣組狀態,目的就是爲了讓浮標更準確,更誇張地顯現魚吃餌的過程,進而準確判斷提竿刺魚的時機,而不是爲了調標而調標。因此,我們要有針對性的設定浮標,根據魚的吃餌情況,及時調整,讓浮標把魚吃餌的語言說的更明白,更清晰,更詳細。

比如我們要釣鯉魚等底棲魚類,因爲它們的一些特性,無論你怎麼調整,必須保證,釣餌要全落到水底,這樣才爲其採食提供方便。尤其在混養或有雜魚的池子,釣鯉魚則需把標調頓,一般來說 要調幾釣幾,或釣高出一目或多目,水下子線的狀態,一帖一脫,爲相對靈,子線彎曲墜懸起爲適中,墜觸底爲大頓,至於水面上漂爲幾目,只要能使餌達到需要的狀態,又便於觀察幾目都沒關係,這三種情況所針對的是:鯉魚索食不積極,要靈釣,甚至要帶一餌調目鯉魚吃食正常 就要使子線稍彎,爲的是避免魚來索食,引起水流變化而使浮標出現過多的假信號。調標的方法是:空釣調目,找到底後,向上推浮標,標準是魚吃餌兇,向上推的就多,大頓是爲減少小魚乾擾而採取的辦法,而且準確性比較好。

釣鯽魚就要精細些了,總的原則是:根據它的捕食習慣,釣底或離底或半水或水皮,其中調漂的變化應以釣法、魚的狀態、氣候等等因素爲主要出發點,具體應對。到目前爲止,我還真沒有找到象當年的‘調四釣二’這樣的指導性的方法。因此只能泛泛的說了。

首先是半斤以上的大鯽魚(雜交的不包括)它們的就餌比較小心,有時比小魚還要輕,一般要我用中號以上的標,特別是在水深休閒釣時,用線也要細一點,這樣可以把水線儘可能拉直,信號傳遞明顯。在調標時,我一般都是調三釣二,或調二目半,釣二目一線,這樣調釣,除了便於觀察,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釣目越接近調目(釣組的平衡點),在外力的作用下,下沉、上浮的幅度就越大。同時,餌料要比較輕,單餌吃水在一目左右。

這裏附加說明一下漂的靈敏問題;首先要肯定,不同形狀的漂在走水的過程、魚吃餌的過程中,信號反映是有很大差別的,這是因爲它們在水中受到不同的水流阻力,正是利用流體力學的這些因素,纔會有各種類型的漂的出現,釣各種類型的魚。單就一支漂而言;靈敏與否應從整套釣組來看。在理想的情況下,浸在液體裏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出液體的重量相同(這是老阿說的)。

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與物體的重力相等。因此我們的釣組調好後,在水中就處在一個平衡系統中,水面上的漂尾不論材質如何,其重量已被系統承擔,但其下沉時同樣會產生浮力,大小隻是這一段的體積決定的。所以大家看到現在的漂,尾部都比較細,目的就是讓浮力更小,下行更容易,漂更靈敏。還有一個主要因素是漂的大小,大,其付鉛就大,整體質量就大,在受到外力(魚吃餌)時,獲得的加速度就小,反映在漂上,變化就不明顯。(還是課本上的;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所以我們儘量用小漂。

這是在理想狀態下。但是,我們活動的環境幾乎沒有理想狀態,而且魚是動物,沒有完全相同的情況,這就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選用、調整浮漂。比如,風大,水深,轉水,我們就得用大一點的漂,除了便於操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魚在水底吃餌,其受力要通過水線傳導到漂上,我們纔看的見,飄小水線過度彎曲,就損失了部分或全部作用力,漂上就很難看到信號。除非死鉤魚遊動。一樣的道理,釣小魚用大漂,顯然就不合理。

臺釣中漂的調釣方法與怎麼觀看 第3張

說遠了,接着講話題。

釣二三兩大的鯽魚,在調釣方面是最具色彩,變化最豐富的。一般情況下,決定上魚量的主要因素是餌料。在底釣調漂方面,我比較喜歡掛一餌調漂;就是半水掛一餌調定設定的目數後,再不掛餌拋空竿,看一下單餌重量佔幾目,這一點是比較重要的。接着,掛雙餌找底,當達到單餌的調目時,說明下面的狀態是一懸、一觸。在變化時;就可以根據事先知道的單餌吃目數,進行調整。比如我要讓餌在水下狀態是一觸一拖,就可以很簡單的把漂向上推一點點,這時上餌就輕觸底,下餌拖。

要注意的是,在釣浮時、或下餌輕觸底時,一定要考慮到所用的漂,特別是現在比較流行的,漂接近尾部的幾目都要細於漂杆,這樣就是說;兩餌懸起,所佔的目數決不是簡單的2倍,而要多一些。掌握了相關的調釣變化。就可以針對不同的魚情、水情等,具體應對了。比如我們在釣滑魚時,就要把漂調的頓一點;一觸一拖或全拖或鉛着底,都比較實用。

在休閒釣時,朋友們苦於調的比較靈敏後,漂走。非不得以不要加鉛,那樣會使漂變頓,獲魚量減少。解決的辦法是,向上推漂,加長水線,直到漂不走爲止。這樣不會太多的影響釣組的靈敏。其中小技巧是;細線,大漂。

小鯽魚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這樣的魚釣技是最主要的。正常情況下,選用小一點的漂,要短身、短尾的那種,-----翻身快。釣浮最好用了。

釣捕食性魚類,幾乎不用調漂;設定水層就完了。因爲它們太兇猛了,你就是用竹筒子當漂它也能拖走。

以上說的是,針對不同對象,不同的調漂,目的就是準確抓到目標魚。

觀漂講究的是分辨魚口;調漂的做用是讓我們更加清晰的看到魚口,共同特點都憑的是經驗。獲得這些東西的方法只有一個;就去釣魚,釣不同種類、不同吃口的魚,釣多了經驗就多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