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訊不精準,釣目總在變,這些是找底的壞習慣導致的

來源:漁翁社 2.15W

漂訊不精準,釣目總在變,這些是找底的壞習慣導致的

釣魚要不要精準找底,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話題,不支持精找底的釣友認爲,只要魚給口,浮漂肯定會有大動作,那些浮漂的小動作,就要忍字當頭,不見黑漂不提竿,一個字,苟。

支持精準找底的釣友則認爲,越精準,浮漂信號越準確,就算是鉛墜沉底,釣組已經很鈍了,漂動周,訊號也更真實。

其實釣魚這個事,調釣精準與否,和魚情無關,和水情也沒什麼關係,主要是看釣魚人的視力好不好,能看清,按照調釣流程,就算偶有誤差,也差不到哪裏去,看不到,漂目在5米開外就模模糊糊,談什麼調幾釣幾,都是想象了。

調釣結束之後,浮漂的信號精準與否,其實主要還是找底的細節能否做到位,而這幾個壞習慣,往往都會導致精找底的結果,不那麼精準。

漂訊不精準,釣目總在變,這些是找底的壞習慣導致的 第2張

習慣一、找底不壓線

調漂時,線組的理想狀態,是竿稍以下風線繃着,浮漂座以下的水線和水底垂直且繃直,鉛墜以下,短子線也是繃直的。

這幾個繃直,就是傳說中的上鉤輕觸底,下鉤躺底,釣組狀態不靈不鈍剛剛好,基於這種狀態,下鉤觸底即爲略偏靈,下鉤離底爲極靈,上鉤躺底爲略鈍,鉛墜躺底爲極鈍。

所以老鳥調漂,一定要想辦法做到風線繃直,水線繃直,子線也要繃直,爲了做到這三個繃直,首要做到竿尖入水,先壓住風線。

但是,很多釣友在調漂時,爲了節約時間,不太習慣每次竿尖入水壓住水線,但是正釣開始後,風線入水和風線不入水,對漂組的影響,就有了明顯的變化。

漂訊不精準,釣目總在變,這些是找底的壞習慣導致的 第3張

習慣二、不定位調漂

釣魚需要安靜,而大多數釣友的習慣,是先打窩,再調漂,調漂調好了,魚也進窩了,所以在調漂的時候,擔心在窩點調釣,會驚嚇進窩魚羣。

如果是在黑坑垂釣,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是在野外垂釣,野外水域的水底,高低起伏不平,鉤餌落點偏左或者偏右,鉤餌落底的水深都會有變化。

等到正釣開始,鉤餌落到窩點,如果調釣時,鉤餌落點水深和窩點水深差不多還好,如果有落差,就會發現浮漂的釣目每一次拋竿都會有變化。

漂訊不精準,釣目總在變,這些是找底的壞習慣導致的 第4張

習慣三、從頭到尾不校漂

在整個野釣過程中,浮漂、鉤餌、線組,都有可能會影響釣組的浮力,如浮漂會吃水,魚線因爲張力吸水,甚至是鉤餌落點有偏移,都會導致浮漂的信號有誤差。

不管是黑坑還是野釣,出釣的時間長了,開始釣魚、釣到一半、收竿之前,釣目是會發生變化的。

所以老鳥會在釣魚的過程中,進行微調,如果微調的幅度有點大,就會重新精找底,對調目、釣目做一下校正,這樣才能保證浮漂訊號的真實性。

漂訊不精準,釣目總在變,這些是找底的壞習慣導致的 第5張

習慣四、半水調漂,真的推到半水

半水調漂這個說法,可能在一開始,真的是將浮漂下推水深一半,然後修剪鉛皮讓鉛墜懸底一半水深。

但是,在經過實戰之後,會發現,如果鉛墜在半水附餌,和鉛墜離底時附餌,調釣結束之後,浮漂的靈敏度,尤其是調目是不精準的。

所以現在半水調漂,在做調目的時候,只需要將浮漂下推子線+5釐米的長度,亦或者下推一浮漂的長度就可以了。

漂訊不精準,釣目總在變,這些是找底的壞習慣導致的 第6張

以上這幾個習慣,隨着釣魚人垂釣經驗的增加,會不知不覺改正,但是,對新手,或者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釣友而言,這就屬於不太容易發現的小細節,如果心大點,這其實也不算個事,只是對釣魚人而言,搞明白問題出在哪裏,會比釣到魚更有意義罷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