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區垂釣鱲魚的方法

來源:漁翁社 2.16W

海鱲是一種生活在淺海底層的小型魚類。身體側扁渾厚,狀如羅非,大眼高背,背鰭長硬若骨刺。體色銀白,胸、腹、尾鰭下叉皆爲金黃色,非常豔麗。尾重多爲百餘克,大者不過千克。此魚雖小,卻是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的名貴魚類,故而成爲北部灣漁民主要捕釣的魚種之一。售價爲每千克15元左右。

海鱲魚集羣棲遊於島礁岩叢、石礫底質清潔的淺海近岸海域,且隨着潮汐的漲落,洄游於礁叢之間,遊速緩慢。此魚還有喜溯流而行的習性,常遊戈於江河入海口、涵洞口的流動水體。大、中潮期也常在河涵流水與海流交匯處棲遊索食,亦常到岸邊岩石堤基處覓餌。海鱲之所以喜歡在礁叢石礫處棲遊,是因爲岩礁上多有可食之物:海藻、巖蟲、扇貝、蝦蟹等。每年的5~11月,北部灣的海鱲即由深海遊至淺海尋食。6~7月份常常成羣結隊逆河而上數公里,隨着漲潮海水涌入江河。退潮時則洄游入海,流連於河口和淺海岸邊。如此往復至9月份。此時段爲釣鱲的黃金季節。10~11月次之。此後降溫天冷即潛入深海越冬,不易釣取。海鱲的主要釣法如下:

沿海地區垂釣鱲魚的方法

一、河口手竿釣

選擇河(涵)入海口礁磯附近或沙石底的緩(回)流水域,亦可在多藻類、水草處選點。這些地方都是海鱲經常出沒之地。漂點水深爲1.5~3.0米。

其釣組如下:4.5~6.3米中長硬調手竿2~3支。1號主線,與竿等長略長二三十釐米,0.6號腦線2條,各長20釐米、30釐米,分別結在主線端的連接環上。腦線拴“小隼”1號鉤,鉤上腦線10釐米處加咬一粒小鉛珠,起臥底定位作用。浮漂爲普通立式漂,適用於滿潮穩水或中、小潮期相對較穩緩流動水域。如水流急或水體出現大的涌動則可不掛浮漂,使用無漂釣法。依竿梢獲取魚訊:竿稍抖,鉤入口;竿稍彎,鉤入咽。立馬提竿,十拿九穩。

此法晝夜可施,夜釣效果尤佳。

餌料:以赤蟲(當地人叫紅蟲)爲首選。這是一種生活在淺海遊泥中的軟體動物,其狀其色都與陸生紅蚯差不多,只是較長,一般爲12~15釐米。活蟲宜放在裝有海水的小塑料桶中,並使用日產小型充氧器(二十多元一個),確保鮮活。赤蟲應整條掛鉤,鉤在蟲體穿二三次,留首尾自由蠕動誘魚,亦可截成兩段使用。

沿海地區垂釣鱲魚的方法 第2張

二、灘塗海竿釣法

以釣線和鉤餌的主要作用而言,如果說海竿是手竿的延伸,這話不錯(誠然海竿另具手竿無法替代的優勢)。那麼。手竿釣鱲的選位和釣點,也完全適用海竿。但海竿的長處還在於可將鉤餌投至數十米以外的石灘、礁叢、或海流與河流交匯之處等鱲魚集羣遊棲之地。其中以礁羣底基邊沿爲最佳,這就是海竿釣的釣位選點。這些地方距岸灘數十米,水深一般爲10~20米(潮汐不同,深度不一)。

海竿以1.8~2.7米者爲宜,投距爲30~50米。這是由海鱲近岸(灘)索食的習性決定的。釣鉤規格與上述手竿相同,但多用串鉤施釣,鉤前墜(10克重錐形活墜),可減少掛鉤機率。串鉤爲3~4枚,1號腦線爲8~12釐米,鉤距爲25釐米,方可防止相鄰鉤線絞纏。還要在腦線距鉤6釐米處加咬一粒小鉛珠,目的是鉤餌入海,諸鉤皆呈臥底狀態,而不是斜立,以增加獲魚機率。輪上應儲2號主線80米以上。

餌料充足可打多支海竿。釣餌除上述者外,還有一種更適於海竿釣遠釣深的佳餌:泥蟲,一種生活於淺海淤泥中的軟體動物,狀如長尾繩蛆,長短如小指,粗細如竹筷。此蟲灰褐色營養豐富,味道特腥,各種魚都愛吃。泥蟲皮韌(掛鉤要露出鉤尖倒刺),一蟲可釣多尾魚,且不脫鉤,省去頻繁換餌的麻煩。釣鱲宜選用2釐米長的幼蟲爲佳。

沿海地區垂釣鱲魚的方法 第3張

三、機船手線釣法

泊船於島礁近處或緩行於巖磯之間,便可使用手線提拉釣法。釣組爲一截15~20釐米長的粗竹筒,其上纏繞50~70米長的2號主線。線端連接環上拴一條60~80釐米長的一號腦線,結一枚5~7號伊勢尼歪嘴長柄鉤,距鉤30釐米處的腦線上加咬二粒大鉛珠。鉤掛蟲餌後,釣手即可從船尾或船幫放線下墜鉤餌至海底(一般爲20~30米水深)。等待數分鐘,有魚中鉤時,釣線則繃緊,手有拖拽感,即可提線取魚。海鱲個體不大,可直接提到船上,卸魚理(換)餌繼續垂釣。如無魚上鉤,則需手捏釣線緩慢上提(20~30釐米),再放下。如此反覆至有魚上鉤。

除主釣鱲魚外,還可兼釣鱸、鯧、針、石斑、龍冠、紅湛等魚,但常被利齒魚斷線而損失鉤墜,因此要多帶些鉤墜,以備不時之需。此外,礁口巖貝也常折鉤斷線,這一點也要有思想準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