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野釣線組的搭配原理及實踐操作

來源:漁翁社 2.3W

在野釣時初次使用競技釣組的釣友,其實沒有按照競技釣法的真諦去搭配釣組,而是根據自己的手頭的條件對釣竿、線組和釣法進行了改良,儘管有的很實用,但畢竟大部分沒有發揮競技釣組的特性,錯過了較多的機會。經過兩年在長壽湖垂釣的摸索,對競技釣組在野釣中的搭配有了些心得,現在總結出來,供一些新入此“行”釣手參考,不對之處敬請拍塊磚。

一.選擇釣竿的基本條件如何確定

釣魚是個人魚互動的活動,所以置辦行頭要考慮兩個方面。如果釣手忍耐程度高,可以多考慮魚的感受,儘量選擇能方便魚覓食的釣組——長杆、長線,而少考慮釣手的感受,比如:視力、臂力和釣姿等等,哪裏有魚就到哪裏去釣,所以長槍短炮、筒靴、小船都會派上用場;如果釣手年齡較大,或者是享受型的,就要考慮人的感受,儘量選擇方便釣手操作的釣組,根據水深選擇不同長度的釣竿和線組以確保浮標觀測點在最佳範圍上,同時要加強誘魚進窩的技巧訓練,比如:研究餌料味道和比重以及在水下的擴散性、魚餌的附鉤性、不同魚種覓食的特型以及不同季節的垂釣策略等等。

本文在這裏講的還是要以重點考慮釣手的感受爲主,畢竟用“競技釣組”是這篇文章的題目主語,而搭配與實踐就是需要釣者用心去做的。所以下面都是以釣手操作爲中心展開的探討,也就是以“誘”爲主的“舒適型”釣法。

1.自身條件決定:

首先要根據各人的身體條件選擇釣組的搭配,因爲除了體力以外,最要緊的是眼睛。因爲觀察競技釣法的浮標語言的最根本條件就是視力要好。我不能說每個人的視力都好得很,但一般情況下,人的最佳觀測點是在6~7米的位置。如果是超過了這個距離,很多人都看不太清楚了,這也是爲什麼競技比賽把釣竿長度限制在3.6~4.5米的距離之內的原因之一。因爲在1.5米~3米深的水池裏,水中浮標距離釣手的眼睛觀測距離就在這個範圍之內,也是觀察“口動標”的最佳距離。

另外就是根據釣手的經濟條件購買漁具。經濟條件好的、時間充裕的而且有車的可以一次到位,買一些性能優良、質量穩定名牌產品。如果經濟條件稍微差點,可以一步步來,但最好還是買能夠使用一陣子的中檔漁具,否則要添置幾次,錢也不少花。

2.垂釣環境的適應

垂釣環境也是決定購買什麼樣釣具的前提,如果你經常在天然的水庫釣魚,恐怕3.6、4.5、5.4米甚至6.3米和7.2米的釣竿都要準備,如果經常去賭塘,3.6、4.5米的就夠了。因爲在重慶地區,長壽湖水域手竿的位置深淺都有,特別是適合手竿垂釣的春天,從不到一米到7~8米深的水域都能有不錯的收穫。所以選一套(3.6、4.5、5.4米)能夠覆蓋大部分水岸的魚杆也是必須的。

3.垂釣對象的考慮

在重慶地區長壽湖玩手竿的主要垂釣對象是鯽魚,兼釣鯉魚、草魚和其他的魚種,而鯽魚的特點就是膽子比較小,只要大氣壓不是很低,大部分時間都在底層活動,離岸邊5~10米以上基本上都是它們的覓食洄游範圍。加上一旦上魚就是一羣羣的,釣手要頻頻舉起釣竿,所以重量輕的釣竿是首選,3.6和4.5米的重量一般都不會很重,如果使用5.4米的釣竿,一般情況要選100克以下的,而且不能有明顯的重頭感覺。因爲太重了人很遭罪,娛樂性大大降低。 至於6.3米和7.2米的魚竿主要適用於水深超過5米的地方,如果釣的太淺,鉛墜和浮標距離太近,拋竿和觀標都會很困難。

4.配件選擇與搭配

有了好釣竿就等於好槍在手,但其他的配件質量也一樣決定你的收穫,就像好槍要配好彈一樣。所以浮標、魚鉤、主線、子線、漂座、鉛皮座、太空豆等的都有選頭,弄不好還是問題不少。有關選擇方法,我會在案例裏一邊選擇,一邊道出自己的感受。

5.附件選擇

釣魚環境也很重要,要每個釣手自己營造才行,比如:魚護、抄網、釣箱、杆架、釣魚傘甚至釣魚船等等。但這些不是今天我們要談的話題,所以略去。今天重點談釣組的搭配。

瞭解了這個基本情況,可以據此添置行頭。下面我就爲有較好經濟條件的釣手選擇一套釣組,有條件的釣友可以引以爲鑑,因爲是面向休閒而且有些閒錢釣友,剛剛入門的新手和有能力燒錢的職業釣手請勿拍磚。

二.釣組挑選的案例之一

1.釣竿:鯽魚竿,品牌:翼12、15、18尺,現在網絡價格約:小一萬元,趨勢看漲。

選擇理由:在長壽湖釣手杆不像池塘,環境和心理都與競技釣法上了很大的變化。很多釣手在經過短則幾小時,長則一兩天的做窩方纔引魚進窩,之後遇到魚吃口的時候,心情就比較激動,提杆較猛,如果杆梢較硬很容易斷子線;加上長壽湖釣手杆經常遇到大傢伙,所以杆子的腰力要求也較高,否則很難將其擒獲。而翼系列產品的適用對象魚就是針對大型日本鯽魚而設計的,杆稍較軟而腰力又很挺,是名副其實的先調杆子。加上翼18尺(5.4米)整體重量只有80克,所以比較適合在長壽湖等大湖裏使用。

2.浮標:這個要求不太高,但也要注意選擇的類型,一般選擇標尾較長、浮力較大經過碳化處理的巴爾杉木浮標。我之所以選擇王冠孔雀羽毛碳腳浮標,完全是因爲友人熱情相送,而且經試用證明是套不錯的浮標,所以就沒有再購買其他的浮標。

如果我推薦的話,首推長腳短身長尾標:此標軸向很細,靈敏度高穩定性好。但因其翻身較慢容易引起中層魚的注意,在雜魚多的環境下容易受到干擾。但翻身後到位之前的下行的行程長,適宜釣小翹殼和鯿魚的接口,但在春末夏初針對尋找鯽魚的釣法不太適合,因爲較慢下行速度,容易將中層魚引入底層,容易造成和鯽魚爭食的局面。

最下面這支浮標就是長腳短身長尾標:

競技野釣線組的搭配原理及實踐操作

其次推薦短腳長身長尾標:此標是最好掌握和所適魚情最廣的標,也是一種標準浮標。我常用的王冠孔雀羽毛碳腳浮標就屬於這種類型。標腳短一般有碳腳和竹腳標之分。由於其標身細長,各種材質均有。標尾爲實心細長硬尾,一般13目居多。此標最大特點是因爲其使用的是短腳設計,所以翻身很快;加上標身細長,下行均勻流暢,抗擺動性強、穩定性好;所以很適合釣底鯽魚。特別是遇到一羣魚進窩的時候,其快速到位的特性,非常適合釣快魚打連發。而且對於新手來說此標的調整也是較容易掌握的。當然也適合一根標打天下的釣手。

短腳長身長尾標圖片:

競技野釣線組的搭配原理及實踐操作 第2張

總的來講,野釣環境裏選用浮標主要注意要根據季節選用。冬天,小雜魚少,在風平浪勁的日子裏,可以選的視標細些、靈些的浮標;而夏季,小雜魚多,在風浪大的水域,只能可以選的視標較粗、浮力較大的浮標,否則眼睛太遭罪。

3.線組: 0.6號~1.0號主線,0.3~0.8號子線;冬天魚的活力差些主線和子線都可以細些,夏天魚的活力好,就可以選擇粗些的線組;

我選擇的品牌:道森、巖太郎、將凌、還有喜曼多,都在用,但一定要正品;

總而言之:在長壽湖玩競技釣,主要的是要釣鯽魚。儘管長壽湖魚基本上都是生口魚,大部分從生下來就沒有被釣過,原則上它們的吃口都應該很清晰,但因長壽湖魚對天氣的變化特別敏感,很可能吃食不積極的,出現吃口模糊的情況。加上可垂釣的水深變化較大,從淺灘到深潭應有盡有,所以這些魚已經習慣了根據氣壓、水溫和水流的變化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的水層的地域,而不會因釣手餌料的投放點一下子就改變了這種遷移的習性。儘管這些魚會在你的窩子裏逗留一段時間,但一遇水溫和氣壓變化,其魚層的位置和吃口特性也就隨之變化。所以爲了保證線組的靈敏性,在整個線組的配件選擇上也是儘量使用小號的。

三.魚竿的長度、浮標的位置與拋杆的方便性的關係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認爲選擇不同長度的魚竿,還要考慮釣手的最佳使用感受。因爲不同長度的魚竿都有一個方便於拋竿的浮標位置。

一般來講,使用長竿如果坐的高拋杆會方便些,或者使用較大的浮標會因加大鉛墜也能改變拋杆的操作性,但最關鍵的還是浮標到竿尖的尺寸。因爲浮標相對鉛墜來講,尺寸大、比量較輕,在拋出的時候空氣阻力就較大。如果浮標離鉛皮座較近,特別是使用5.4以上的魚竿的時候,線組的拋出初速度就因浮標風阻的影響而降低,特別是在頂風的情況下,就更容易拋準、拋遠。

還有就是釣手使用的餌料。如果在你垂釣鯽魚的同時想會會大鯉魚和大草魚,特別是在重慶地區的兩大湖還能碰到大鯿魚和大翹殼,那麼你使用的釣餌就會加大加重,這樣也會改善拋杆的方便性。

記得一次我和西野有關釣手探討這個問題,從他口中得知日本的HERA黑拉釣手有過這方面的研究。我馬上上網查閱,並找到了這樣的信息:浮標儘量保持離竿尖1/3~1/4的地方,這樣拋杆手感最好,準確率最高,這和我的長壽湖垂釣手竿實踐結果基本吻合。

四.如何選擇子線的長度

另外一點就是選擇子線的長短也要考慮在內。如果子線太短,拋杆時很容易將鉤餌與鉛皮座糾纏在一起,特別是當子線短於10cm的時候。如果釣餌較小、較輕的時候這種現象更容易出現;如果子線太長而且餌團較大時,就會降低魚兒索食的靈敏度,特別是在釣鈍情況下,子線彎曲較大,太長的子線就會給魚兒留出更多的吐鉤時間。所以子線長度要與選擇的釣竿長度、浮標調的靈鈍程度、甚至要根據水底不平度進行適當的選配。所以15~30cm的範圍的子線都要備點。一般來講,短竿使用子線可以短點,長杆選擇子線可以長點的。

還有就是根據垂釣對象不同選字子線的長度,釣小魚可以短些,釣大魚儘量長些。因爲大魚警惕性較強,如果鉛皮座懸在釣餌的上方盪來盪去,而且離魚的眼睛較近的時候,魚會提高警惕性的。

當然還有一點:那就是靈和鈍的選擇,也會影響你選擇子線的長度。

五.線組的調整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根據不同的環境變化,調整起來還是有些複雜。假如給一套定式,很多情況沒辦法應付;如果考慮太多的變數,初學者很難一下理解其真諦,所以下面結合一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講解,以便於讀者理解。

玩了兩年多的長壽湖競技釣,我感覺真正實用的浮標調釣法還是調4釣2,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小範圍的調整,是可以適用於的魚情變化。但這種調整要有一個基礎搭配,然後通過簡單的變化就能達到目的。這個基礎搭配我戲稱之爲“靈鈍混搭法”,詳見圖1。

由於下面要講到如何使用太空豆記錄浮標調靈和調鈍的實際位置,所以在這裏我對每顆太空豆進行編號,具體順序從魚竿的稍尖開始。

A號:起夾緊主線魚與竿稍小辮子作用;

B號:最鈍點紀錄作用,也就是鉛皮座擦底的位置;

C和D號:起到夾緊浮標座的作用,在B~E兩點間移動,還起到調整釣組的靈鈍的作用;

E號:最靈點記錄作用,也就是釣平水的那個位置;

F號:防止鉛皮座上移的作用,比其他的要長一倍,或者使用兩顆太空豆;

G號:調整鉛皮座在水中位置的作用。

競技野釣線組的搭配原理及實踐操作 第3張

圖1 靈鈍“混搭法”圖解

從上面描述可見“CD”兩個太空豆是起到固定浮標的作用,而“BE” 兩個太空豆是起到記錄最靈點和最鈍點的作用。那麼它們位置是根據什麼確定的?又和線組什麼參數有關呢?下面將通過調整浮標的位置詳細道來。

首先確定浮標的最靈點:也就是E號太空豆的位置。我是通過調平水來確定的。

過程是用CD兩顆太空豆加緊浮標,在雙鉤完全離底(約10CM距離)的位置上調4目,具體做法就是用一個完全將浮標拉入水下的鉛皮裹在鉛皮座上,然後在釣點反覆拋竿,同時一點點剪掉鉛皮,直到露出4目爲止。然後雙鉤加上兩顆橡皮粒(每顆橡皮可拉下2目)在拋杆入釣點,通過逐漸上移CD兩顆太空豆加緊的浮標座,直到浮標出現半目後爲止。此時釣靈點已經找到了,然後將E號太空豆上移緊貼D號太空豆,這樣E號太空豆的位置就是最靈點。

其物理概念就是:子線拉抻、底鉤臥底、上鉤擦底、浮標露平水(也就是露出水面一點點,接近1mm的樣子)。此時餌團稍大點,就會將浮標剩餘的一點目數全部拉入水中,因爲超過標準餌團的多餘重量,會使擦底的上鉤進一步下沉、臥在水底,而這一點下沉的距離足以將剩餘的那一點點目數完全拉入水中。

第二步就是確定最鈍點:也就是B號太空豆的位置。這個點確定起來較簡單,那就是將CD太空豆從最靈點上移約短子線的長度,然後用B號太空豆下移緊貼C號太空豆,這樣B號太空豆的位置就是最鈍點。

其物理概念就是:子線彎曲、雙鉤鉤全部臥底、而且拴子線的8字轉環剛好擦底、浮標露出水面目數大於4目(大於4目的數剛好是半水調標時兩顆魚鉤拉下浮標的目數)。此時餌團不管多大,只要釣點水深周圍的變化不超過子線的長度,就會不會影響浮標露出的目數。

而靈鈍平衡點(也就是不靈不鈍點)則是將浮標座從最靈的E點上移4目,然後用CD號太空豆加緊,則這個點就是靈鈍平衡點,在浮標的表現上就是調4釣4。

其物理概念就是:短的那根子線拉直、長的那根子線略彎曲,雙鉤臥底、浮標露出水面4目(也就是露出水面的目數=調目的目數)。原則上講,此時餌團不管多大,也會不會影響浮標的目數。但如果水下地面不平整,也會出現露目或多或少的現象。

說了這麼多,釣手到水邊應該怎麼調整呢?

根據稱寧老師的說法:“從靈鈍平衡點釣起”,也就是說“從調幾釣幾”開始。因爲野釣環境中小雜魚很多,如果釣靈了,可能會出現空杆;釣鈍了,會喪失機會。所以從“靈鈍平衡點”開始,方便往兩邊調。如果出現很好的頓口,但是空杆較多,可以將浮標像B點移動一兩目,釣鈍點,直到抓住頓口上魚爲止;如果只見浮標微微晃動,而沒有出現類似下頓的吃口,可以將浮標像F點移動一兩目,釣靈點,直到出現頓口上魚爲止。

上述操作的物理概念就是:前者是小雜魚搶食現象多,會出現嘴小吃不進去餌的現象,就算浮標有鈍口出現,也可能是小雜魚搶食拖着餌團走位出的信號,如果此時頻頻提杆,就會漏掉真正鯽魚的吃口,所以將浮標調鈍點,過濾掉小雜魚吃餌的信息,等鯽魚吃到餌,然後含餌遊動時拉動浮標再提竿就不會空;後者可能是“氣壓低、鯽魚不活躍,吃口很小很斯文,導致餌料進嘴速度很慢,加上雙子線可能出現彎曲現象,很可能因入口的力量小,不足以傳導到浮標上,所以通過上述的調整可以使子線拉直,讓鯽魚很小吃口的力量也能拉動浮標。所以“從靈鈍平衡點釣起”,較方便。在出現上述現象時,經過調整,釣手就能抓住真正得吃口,將其釣起來。

而調4釣2點,我認爲是(用比重較重餌料)最佳垂釣目數。它就在B和E之間、浮標座離E點2目的位置上。

加上在長壽湖手杆釣鯽魚經常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在不打窩子的情況下,剛開釣小雜魚並沒被誘在你的窩子裏,很可能第一杆下去就碰到大傢伙。如果此時不留神讓它跑了,就驚了窩子,至少半小時沒有像樣的魚光顧。所以我到湖邊就是從調4釣2點開始釣起,也是出於這個考慮。

爲什麼稱“調4釣2”點爲“最佳”垂釣目數,主要是因爲露出水面的2目最適合釣手觀標,加上正常情況下野生鯽魚吃食的吸力表現在浮標尾向下的拉動距離最容易被觀測到的距離也是1~2目,通常稱之爲頓口。

也因爲使用這種調4釣2點,在掛餌後浮標下沉2目“靈度”的浮力存在,當餌料從魚鉤上溶化脫落的時候,浮標也就會上浮致調目,就是4目的位置。釣手就能夠很容易觀察到這2目上升的變化,以便能夠及時提竿更換餌。當然如果是調4釣4或者釣更高的目數,子線彎曲、雙鉤落底,因餌團的重量通過子線拉下浮標目數不存在了,釣手就沒辦法觀察到餌團融化後出現的脫鉤現象,只能測出餌團融化時間,以便及時地更換釣餌,避免鉤餌分離的現象出現。

下面我們就調整線組靈鈍的具體使用方法,用圖2 加以講解,以便初學者更詳細的瞭解。

競技野釣線組的搭配原理及實踐操作 第4張

圖2線組示意圖

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圖中的靈鈍分水嶺就是常說的“不靈不鈍點”,也稱調幾釣幾點,它的物理概念就是:離底調標露4目(注意:這裏講的都是帶鉤調標),掛餌擦底釣4目。這種釣法的特點就是浮標不靈不鈍,餌團脫落反映不到露目上面來。

下面將“含有太空豆BCDE段的主線、在水下子線的狀態和浮標露出水面的目數”組合起來用圖3進行進一步的解釋。

競技野釣線組的搭配原理及實踐操作 第5張

圖3 主線上太空豆標出的調4釣4位置圖

從圖3中我們看出B號和C號太空豆之間的距離就是“子線中短的那根“子線長度,如果浮標座固定在BC之間,那整個線組就被調成“鈍”狀態,使用時要在標準鉛皮裏面裹上小配鉛(小配鉛的製作下篇詳細講述);如果浮標座固定在DE之間,那整個線組就被調成“靈”狀態,使用時僅需使用標準鉛皮就行了。

根據上圖的原理我們看看調4釣2的位置是怎樣通過“不靈不鈍點”也就是調4釣4點找到的。

首先將浮標座用C和D號太空豆將浮標座固定在離E號太空豆4目遠的地方。其物理概念就是調4釣4的位置,也就是“不靈不鈍點”。

然後逐漸向E號太空豆移動浮標座,並用C和D號太空豆將浮標座固定好,直到在釣點掛餌拋杆出現釣2目爲止。見圖4。

此時線組的物理概念是:離底調標露4目(注意:這裏講的都是帶鉤調標),掛餌擦底釣2目,一般情況下此點離“不靈不鈍點”的距離爲2目。這種釣法的特點就是浮標靈鈍適宜,魚在餌團附近遊動都會讓浮標輕微擺動,吃口清晰、而且餌團脫落也會反映露目上面來,見圖4。

競技野釣線組的搭配原理及實踐操作 第6張

圖4 主線上用太空豆標出的調4釣2示意圖

可是這種調4釣2的方法在野釣中不適合小雜魚較多的環境,特別是寸鰺較多的時候。從季節上看,也就是6月以後到11月以前。因爲這些小雜魚蜂擁而至的時候,正好是重慶地區大湖鯽魚甩籽期以後和育肥期以前。不是說此時的鯽魚不吃食,而是手杆能夠到達的位置小雜魚太多,餌料基本上到不了底就被小雜魚吃光,再加上此季節的水下餌料豐富鯽魚不用沿湖邊尋找食物就能吃飽,那種春季鯽魚成羣迴游的現象不再存在,而是零星的少數幾條了。所以再用調4釣2的方法釣鯽魚就顯得收穫很可憐,所以一般這個季節玩手杆就要考慮避開小雜魚,主攻大型魚種了。

由此就產生了調鈍釣鈍的線組組合,也就是調2釣4、甚至釣更高目數的方法,用很多玩競技釣友的話說:就是“用競技釣組玩傳統”。

其實我認爲這不是一種退步,而是一種昇華。因爲這是競技釣手將有中華特色的“傳統七星浮豆的釣法”中的精華吸取進去的結果,是將“競技釣法用於野釣”並擺脫“臺釣中調4釣2的束縛”,從而脫穎而出的關鍵之一。

在野生的大湖環境中,我們經常遇到用傳統七星浮豆的釣手在釣鯽魚的時候經常是收穫頗豐,而玩臺釣的朋友卻被小雜魚攪的教頭爛額。分析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拋開餌料問題不談,很大一部分就是調4釣2的線組用的過靈。以至於浮標在水面亂舞,而釣手根本無法抓住真正的吃口。而傳統釣法的鉛墜是沉底的,子線也是平躺於水底,這樣就體現出了七星浮豆釣法的線組的另一個優勢:魚餌牽動浮標的靈敏度較低,只有當鯽魚含起包裹魚鉤的餌料慢慢上浮或者轉身遊走的時候纔會出現浮豆上頂或者是下沉的現象。用競技釣法的術語講:“只有體動標才能反映出來”,口動標象是反映不出來的。

在競技賽場中也有類似的情況,很多鯽魚池裏面的魚都是釣了放、放了再釣的滑魚,吃食也十分小心,浮標語言十分的不清晰,加上很多池塘不正規,也混入一些小雜魚和自身繁殖的小鯽魚,如果線組條的過靈,在混養塘打混重的比賽中成績就不會太好。所以,釣鈍的技術探討和發展由此而生。

經過多年的衆多競技釣手的實踐和摸索,釣鈍的技巧也豐富了中國大陸競技釣法中的理論根基,所以“釣鈍”技巧也成爲野釣手應該掌握的技巧之一。

所以要了解“釣鈍”的物理概念,首先就要知道爲什麼釣鈍線組能夠“避開”小雜魚的干擾,而從中釣上大魚。其實這裏有一個錯誤的概念,那就是避開小雜魚的干擾。其實小雜魚在水裏,是避不開的。常用的只有4種辦法:一是驅趕,二是引走。但這兩種辦法都很難奏效,特別是在秋天,當年出生的小雜魚較多的時候,這些小魚食慾特別強,而且還天不怕地不怕的,魚鉤還沒到底,餌料就被一搶而空。所以必須使用其它的辦法,也就是常用的第三種和第四方法:第三種是使用小魚吃不下餌料,第四種是投下小魚吃不完的餌料。很多傳統釣手使用老苞谷就是採用的前一種辦法,而釣包食就是使用了後一種辦法。

而今天我們手杆釣鈍就是第五種方法,其適應面往往沒有第三種和第四種寬,但是其原理清晰,有利於初學者理解競技釣法中避開小魚乾擾主攻大魚的戰術思想,而適用於初春秋末在大湖垂釣大魚使用,而且特別是在大湖使用蟲餌(蚯蚓、蠅蛆、線蟲)釣鯽魚。其效果出奇的好、而且容易掌握,深受很多野釣手喜愛。具體搭配請看圖5。

競技野釣線組的搭配原理及實踐操作 第7張

圖5 主線上太空豆標出的調2釣4的示意圖

第一步:從圖中我們清楚地看到因爲在標準鉛皮中加了一個小配鉛,使其空鉤離底浮標露2目,見上圖1;

第二步:再次通過雙鉤到底後浮標露4目,此時浮標座的位置爲釣鈍範圍內的最靈點,然後將E點太空豆拉在離此點2目的位置,也就是調2釣平水的位置,再將B點太空豆移至離浮標座“子線長度+2目”的位置上,見上圖2;

第三步:再將B號太空豆移到離浮標座B點位置,此時八字環剛好擦低;

此時掛餌,只要浮標座在圖5中2~3的範圍內,餌團落底後子線彎曲,但浮標尾上浮僅僅4目,這說明兩個釣鉤的重量爲兩目的吃水。此時如果魚兒吃餌,僅僅靠魚嘴吸餌的力不會反應到浮標上面來。也就是說:“此時浮標如果動作一定是體動標”。其物理概念就是:魚將餌團含在嘴中後遊動並將子線拉直方可帶動浮標。

所以一兩條小雜魚的啄食是不可能一下就讓浮標出現如此大的移動的,除非它剛好被魚鉤鉤住然後遊動拉直子線的時候纔會帶動浮標。這也是爲什麼“釣鈍”的方法能夠清晰地將大魚吞食後“身體移動”的動作抓住,而過濾掉小雜魚掇食信息的原因。

當然,用此種辦法同樣也抓不住大魚的口動標像,少了些用手杆抓“頓口”釣大魚的樂趣。但在小雜魚多的時候,也不失爲一種有效釣大魚的辦法。

六.三種調標方式的優劣分析與對比

下面我分成“調4釣2的真諦”、“調2釣4的原因”“調8釣2的使用”三部分加以詳細講解。

1.調4釣2的真諦:

在上個世紀末的80年代,臺灣釣法被引進的時候,我看過很多介紹片,都講述了一個調漂的核心技巧,那就是“調4釣2”。記得當時理解這個技巧的核心就是以下幾個步驟:

半水調漂4目:半水實際上指的就是鉤墜離底10CM的時候,逐漸將鉛皮減輕到浮標露出水面4目的操作方法; 尋找標準餌團大小:將和好的餌料搓成小球,掛上一顆後拋杆入水,找到剛剛將浮標拉下一目的餌團大小爲釣餌的實際尺寸,確保使用兩個餌團能夠將浮標下拉2目,我稱之爲最靈的餌團;然後再將加3個最靈餌團和在一起,再分成兩個1.5倍最靈餌團的重量,掛在鉤上再次半水拋竿觀察浮標,如果此時浮標被拉下3目,此時的釣餌大小和重量就可以作爲標準餌團。這個增加的1個最靈餌團數量我稱之爲餌差數*; 初步找底:再將浮標在逐漸上移(遠離鉛墜的方向),並掛上能夠將浮標完全拉下水的餌團,(我通常使用4~5個標準餌團,並將其合併後再分成兩個餌團)瞄準釣點拋杆,直到浮標剛剛露出水面2目爲止。在這裏我不推薦使用橡皮泥,因爲找底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反覆拋杆找底的過程就像在釣點做窩,能節約時間。除非魚太多,根本就找不到底,因爲在找底的時候魚兒就可能吃餌上鉤了,這就是爲什麼很多釣手都說過:“釣了半天底都沒找到的原因之一”。 精調釣2目:初步找底完成後,掛上能夠將浮標剛好拉下3目的標準餌團,再次精確找底,這時可能會出現浮標漏出水面的目數大於2目的情況。其原因就是初步找底使用的餌團較重,其結果不僅僅是兩顆餌團全部臥躺在水底,而且餌團、鉛墜和浮標不是垂直在一條線上,而是餌團在最前面,鉛墜在中間,浮標離釣手最近。所以此時釣手還要再次將浮標向下一目一目移動(靠近鉛墜的方向移動),直到浮標剛好露出2目時爲止,此時真正纔會出現水下的餌一顆臥在水底,另一顆餌料剛好擦底的情況,調4調2才最後完成。此時我們找的底我稱之爲“釣靈底”,然後用BCDE 4顆太空豆將浮標座加緊,而此時浮標座位置稱之爲“釣靈位”。

完成調4釣2後,我們掛餌拋竿浮標露出2目後,就會看見這樣的過程:餌團逐漸融化,或者因吸水膨脹發生比重變輕,浮標就會慢慢上浮,直到全部溶化,兩顆鉤子脫離餌料懸空,此時的浮標會重新浮到4目。這時釣手要學會測量這個餌團從拋杆到完全熔化後的時間間隔,我們稱之爲“餌團化掉時間” ,記住在釣鈍(調2釣4)時計算換餌時間使用。

此種調標法,也有稱之釣靈的調標方法,釣手抓的是口動標像。也就是說,只要魚兒在釣餌附近遊動,就會讓水中的那顆剛剛擦底的餌團搖擺,如果你的視力較好,就能看見浮標微微的擺動。這時只要是魚兒用嘴輕微的吃餌,浮標就會有變化,釣手主要抓的就是魚兒吸食入口那一瞬間反映在浮標上的“加速”動作。

調4釣2的基本條件是兩個:1水下很平整、水穩定不流動;2釣手挫餌水平較高,大小均勻。第1點在長壽湖垂釣要用心找底,第二點一般初學一般不注意,所以經常忽略。

2.調2釣4的特點:

如此看來調4釣2真的很麻煩,而且在長壽湖使用有點累,不經過長期實踐就要求初學者掌握有點不現實。因爲大部分手杆釣位水下多是斜坡,都不平整,所以每次拋杆,水深相差2~3目極爲平常,如果非要一味追求調4釣2其實是很累人的。加上長壽湖水域的魚多生口,吃是很猛,故很多玩過競技池釣的釣手在長壽湖更多的是採用釣鈍的辦法來彌補釣靈釣法在實戰中的不足。

那麼調2釣4方法的特點到底是什麼?爲什麼能夠彌補調4釣2的不足呢?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調2釣4釣法餌和子線在水下的狀態。見圖

競技野釣線組的搭配原理及實踐操作 第8張

從餌料狀態在水中的變化上看:此時的餌團重量完全由地面承受,如果融化脫鉤了,在浮標上觀察是反映不出來的,只能靠釣手通過測試完成的,測試時間就是在調4釣2時測量的餌團完全融化時間。當餌團完全融化時間過後還沒有魚的吃口,釣手就可以提竿換餌,儘管此時很可能魚鉤還被埋在散落的餌料粉末中,並且會被吸食餌料粉末的魚兒吸入而帶動浮標下沉,但畢竟也有魚鉤脫離散餌的種情況。

就像前面所講,使用調2釣4釣法好處是可以避開一部分小雜魚的干擾,其原因就在於子線是彎曲的,只有出現魚兒將魚鉤完全拖走並將子線拉直的情況,纔會拖動浮標的移動,而其它的小動靜不足以拉直彎曲的子線帶動浮標下沉。

但在這裏我們發現是使用調2釣4釣法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調2釣4釣法能夠適應在釣點水下地面不是很平的情況下使用。只要這種變化範圍在:深不會超過將子線拉直,淺不會碰到8字轉環,那麼露出水面的部分就一直會是4目,這一點“好處”在自然水域釣魚時的優勢很明顯。

競技野釣線組的搭配原理及實踐操作 第9張

當然還有就是調2釣4釣法很難觀察到口動標,也就是魚兒吃食那一瞬間的下頓;只能是魚兒將餌團叼起然後遊走帶動浮標移動的體動標。這樣會少減少很多機會,因爲很多魚兒在將餌團吸入口後再將其吐出,這樣的吃口在調2釣4釣法中是觀察不到。而這也正是酷愛玩手竿的釣手最盼望看到的魚汛語言。使用調2釣4釣法儘管看上去比較逍遙自在,但同時也降低了手竿釣魚的樂趣。所以一些喜歡挑戰的釣手,不會選擇此種釣法,除非迫不得已。

綜上所述,調4釣2釣法和調2釣4釣法各有千秋。

喜歡與魚博弈、追求觀標快感、並且願意研究各種魚類吃口所對應浮標表象的釣手們,可以堅持類似調4釣2的調靈釣法;而以休閒爲主的釣手可以簡單些,與調2釣4異曲同工的調鈍釣法對他們來講比較容易掌握,而且很適合用蟲餌。經重慶地區很多野釣釣手的改良和提高,在網上多爲“半水調標調平水,掛餌(蚯蚓或者紅蟲)釣2目”就是這個道理。

3.調8釣2方法的出現:

但有沒有一種更加簡單而又能兼顧上述兩種釣法優點的調標方法嗎?實際上是有的,那就是通過長標尾浮標來彌補調4釣2釣法和調2釣4釣法的不足。

長標尾浮標的特點就是標尾很長,觀察目數可達15~20目。加上標尾校長,可適應較大較重的餌團,這樣設計的特點就是爲了在水底不平環境下的使用。下面我就對這種長標尾浮標的特點,做做原理性的分析。

競技野釣線組的搭配原理及實踐操作 第10張

調8釣2釣法的出現促生長尾浮標問世,而釣手的觀標也從複雜並苛求的調4釣2的範圍擴大到調8釣2、釣3、釣4~釣7,拋杆的準確性的要求降低,長尾浮標露出水面的目數從2~8目甚至更大的範圍都能做到子線一直是直的,不僅僅增加了觀察魚兒吃食的口動標象的時間,減少了部分丟口現象;而且因可使用的餌團加大了不少,通過拋杆做窩的時間也減短了,加上大團餌料對小魚的啄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對大魚的吸引力也更大,所以在長壽湖玩競技釣法優勢明顯。

調8釣2的缺點:爲了適應長壽湖水域水下不平的實際問題,引出了調8釣2釣法,儘管其適用較寬,但也有其不足。那就是因餌團的增大,出現入口性變差的現象,假口增多;加上浮標露出水面的部分不再僅僅再是2目,而是2~7目或更多。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只拉下半目的小頓口,在2目的時候肯定會的7目的時候醒目。所以浮標的設計者,就在5目、9目的位置用更醒目的顏色加以區分,我稱之爲參考目(見照片),以提高浮標在不同目數的可識別性,減少釣手的觀標難度。但這畢竟是一點點補償的措施,其觀標的方便性遠不如釣2目的時候。

七.總體搭配的技巧

上面五大部分分別講解了魚竿與線組特點,但很多初學者因爲沒有類似的經歷,很難一下子就全部吸收,所以下面就一次實戰,講講我自己的釣組選擇與變化,爲初學者做一次示範,以減少其走彎路。

下面先講講使用“粉餌”的靈鈍交換釣法,我稱之“靈鈍交換”釣法

1.調標的過程:首先進行調4釣2,具體做法與上面雷同,略去原理性的東西只寫出做法,有基礎的釣手可以跳過不看。

調標方向:雙鉤不帶餌調4目,帶餌釣2目。

1.1調標準鉛的製作過程和使用方法:

第一步:使用一個大於浮標浮力的鉛皮,在釣點拋竿找底露兩目,其目的是讓鉛墜真正沉底;

第二步:然後將浮標向下移動“子線長度+10CM”的距離,其目的是讓雙鉤真正離底;

第三步:逐漸減少鉛皮,直到露出6目爲止(因爲一般情況下,半小時後因浮標吸水浮力減少後剛好是露4目,所以多留的2目爲浮標的“吸水目”,每個浮標吸水目不一樣,但質量好的浮標其吸水目不會大於2目),此時該浮標的標準鉛就做好。

1.2調小配鉛的過程和使用方法:

第一步:用剪刀剪一個小鉛皮加在標準鉛中,大小以剛剛能夠拉下2目浮標的重量爲準,此時的調目的工作初步做好了。

第二步:垂釣半小時後再校對一次,很可能因爲浮標吸水浮力下降,調6目已經變成4目了。此時再拿掉小配鉛放好(釣鈍時還要用),這樣調4目的位置基本就找準了。

注意:這時浮標座的位置就是調4釣2的位置,其中BCDE 4顆太空豆是這樣的位置:B和C緊貼,CD緊緊夾住鉛皮座,D和E緊貼。

這樣,適應釣靈和釣鈍的做標準鉛皮覈銷配鉛過程就完成了。

競技野釣線組的搭配原理及實踐操作 第11張

1.2 找釣鈍點方法:大家知道釣鈍時的子線是彎曲的,也就是說釣鈍時浮標在主線上的位置比釣靈時要高些。根據我們的習慣,浮標座兩端是有兩顆太空豆C和D將其固定的,在調4釣2的基礎上如何兼顧調2釣4,也就是如何在釣靈的同時兼顧釣鈍,所以在“同一付主線上巧用4顆太空豆,達到同時記錄釣靈和釣鈍的兩個浮標位置”以對應“空杆率高”和“停口”現象也是本文的一個重點之一。

下面介紹如何通過找釣鈍底去確定調2釣4的浮標位置。具體做法如下:(假定此時是調4釣2的狀態,而且每顆鉤的重量剛好壓下浮標的1目)

第一步:E點太空豆先固定不動(記住這顆太空豆所記錄的是釣靈時浮標的位置),將BCD點的太空豆連浮標座一起,逐漸上調將近個子線的長度。其目的就是找到讓兩顆鉤完全臥底的浮標位置段,但鉛墜沒有到底,此時浮標應該是露4目。如果浮標出現大於4目的情況,比如5~6目的位置,就說明不僅僅雙鉤橫臥在水底,而且8字環也可能接觸到水底了。此時B點太空豆的位置就是找釣鈍底的最鈍點。

第二步:然後用C、D兩顆太空豆再次將浮標坐夾在B和E太空豆的中間,再加入能拉下2目的第二顆小配鉛(以確保雙鉤離底露2目*),在釣點附近一平方尺的地方多拋幾桿,以確保每次拋竿基本上都是4目左右的位置上,此時子線彎曲,雙鉤是躺在水底的,則找釣鈍底就初步完成了。

然後掛餌在釣點拋竿,兩顆鉤帶餌就會完全躺在水底,因爲雙子線是彎曲的,浮標應該露出4目。

第三步:在釣鈍時,浮標座是用太空豆C、D太空豆夾緊的(見圖),但可以定在B和E點之間任意位置上,只是越接近B點釣的越鈍;越接近E點則不那麼鈍。也就是說:浮標座越接近B點,子線就越彎曲,魚兒吃食後通過身體遊動帶動子線拉動浮標出口的距離越大。當然浮標反應就越遲鈍;浮標座越接近E點,子線越接近直線,魚兒吃食後通過身體遊動帶動子線拉動浮標的距離就越小,浮標反應也就相對靈敏些;

競技野釣線組的搭配原理及實踐操作 第12張

這樣在一付主線上用BCDE 4顆太空豆就可以記錄“兼顧釣靈和釣鈍”的浮標位置,下面將詳細講解如何通過將浮標在B和E兩點太空豆的位置的切換,可以方便的適應“空杆”多到出現“斷口”的魚情變化。

1.3 調標準餌的過程和使用方法:注意是在整個線組爲調4釣2的釣靈點時進行的,也就是浮標固定在E點,取掉標準鉛裏面的小配鉛。

第一步:用和好的餌團掛在鉤上,最好是單鉤,以拉下一目到一目半的餌團大小作爲標準餌團;注意:很可能餌團很小,只有一顆黃豆大小。

第二步:再用標準餌團兩顆,掛在鉤上,仔細在釣點附近拋竿找底,直到調出釣目2目時爲止,此時標準餌團的大小就確定了;

2.釣法與調整:完成調4釣2和調2釣4的線組準備後,下面就要開始試釣,以證明自己的浮標調整是否合適。

在長壽湖裏垂釣很可能遇到的魚大部分是結羣洄游到你這裏的,所以不管你用什麼辦法也不能將其完全留住而不用去洄游。任何一種釣法都不能應對所有情況,所以釣手要學會應變,這也是程寧老師所說釣無定式。

但也不是說沒有辦法應對,經我兩年的實踐,基本上有兩種情況要注意,一種是連發:魚羣來了,吃口不斷,但假口很多;一種是停口:魚羣走了,半天沒魚吃食,就像在游泳池裏試漂一樣。

這兩種情況是不能用一種釣法覆蓋的,下面我淡淡如何用這套“靈鈍兼顧的線組”應對這兩種情況。

一般垂釣都是從釣靈開始,因爲一開始釣點內是沒有成羣的魚的。所以一開始我們將浮標固定在E點,使用標準鉛皮,而不加小配鉛,也就是在釣靈點調4釣2。

隨着拋竿釣魚的時間加長,窩內逐漸會引來較多的魚。此時只要有吃口,而且出現頓口或者浮標的其它魚汛語言都能上魚,那麼你就不必調整,直接享用快樂時光就是了。

可是如果窩內有了小雜魚,那麼就可能出現假口。特別是當你在出現“標準頓口”時連續拉空,或者是空杆率很高的時候,就要進行調整了。比如:在標準鉛裏面加上小配鉛,並將浮標座拉離E點逐漸向B點靠近,直到假口消失能釣上魚來爲止。此時你就完成了一個由釣靈向釣鈍的轉換,又可以享用快樂時光了。

在長壽湖等天然水域釣魚,連續的上魚時間一般都不會太長,也就是幾十分鐘,然後就可能出現長達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停口。此時你不用再等下一個吃口的高峯期,只要是達10分鐘沒有口,就可以將釣鈍改回釣靈。

因爲此時有兩種情況,一是小雜魚自己走了,也可能是被成羣的鯽魚或者大魚嚇走的。特別是大魚進窩要注意,因爲大魚吃口很穩,但也狡猾。如果釣的太鈍,很可能會失去很多抓口動標的上大魚機會。

再次強調:釣鈍時浮標不會因餌團融化了自然上浮,因爲餌團重量已經不再起下拉浮標的作用了,所以只要超過標準的餌團化掉時間就要提竿換餌。

所以有了這套“靈鈍兼顧”的線組,在長壽湖我的收穫比以前的單一釣法多些,儘管有時候感到釣的也累些,但越釣心裏越明白。因爲你能夠用自己的分析對應魚情的變化,所以每次的收穫不再是單純的“搞皮”而是釣技的逐漸提高和對長壽湖野釣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八.一種適合釣蚯蚓的調標方法——調2釣4+酒米(待)

其實在長壽湖最實用的釣法莫過於以前我寫的一篇文章《修士釣鯽術》。在此基礎上根據西野釣手們近兩年的摸索,得出了一種在“調2釣4”的基礎上的釣蚯蚓的方法,此種方法是將“傳統釣”和“競技釣”有機的結合,取其之長避其之短,可以說是一個垂釣土鯽魚並有地方特色的垂釣方法,現在有關介紹正在加緊製作中,敬請等待。

註解:

目差:調目和釣目之間的差值。比如調4釣2,目差=4-2=2;調2釣4,目差=2-4=-2;所以,目差值爲正,稱之爲釣靈;而且,目差正數越大,越靈;目差值爲負,稱之爲釣鈍;而且,目差負數越大,越鈍;

餌差:標準餌團和最靈餌團之間的差值。比如調4釣2,目差=4-2=2,但是使用的餌團,是標準餌團重量的2倍。也就是說,在半水調標時可以將浮標拉下4目,那麼此時的餌差就是2;餌差值的大小,決定魚吃食的時候對浮標影響的靈敏度,我也稱之爲釣靈度,所以餌差值越小,魚吃食對浮標沉浮的影響越大;餌差值越大,魚吃食對浮標沉浮的影響越小。另外注意,餌差對釣靈釣鈍的影響主要在觀察口動漂上,對於體動漂的觀察上沒有影響。

主線的選擇:一般冬天0.6~0.8號,春天1.0號,夏秋兩季選擇1.2號;我很少使用1.5或以上的主線,因爲杆子比浮標貴的多,寧可斷主線,也不要出現拔節現象; 子線的選擇:一般冬天0.3~0.4號,春天0.6號,夏秋兩季選擇0.6~0.8號;我很少選用1.0或者以上的子線,因爲浮標比鉤子也貴的多,寧可斷子線,也不要出現斷主線丟浮標的現象; 魚鉤:2~6號鯽魚鉤,冬天長壽湖水比較清澈、水溫低,魚張口小,吃食斯文,所以儘量使用小鉤垂釣,加上中鉤後掙扎力度也不大,可以選擇小細條,因爲其隱蔽性強些;夏天水體較混濁,魚張口也大些,加上是魚兒全年中生長最快的時期,所以對餌的索取慾望很強,而且警惕性較低,中鉤後也會全力掙扎,就可以選擇號數大一點強度好一點的鉤子。 鉛皮座:這個要求不高,只要是塑料的就可以了,我不喜歡使用金屬的,因爲很多國產金屬的鉛皮座內孔光潔度不高,容易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磨損主線,所以儘量使用塑料製品。號數:中號~大號。 浮標座:可以選擇的範圍也較寬,但最好把自己要用的浮標帶去選,選那種能插緊拔不下來的。然後看看浮標座的材料,要彈性較好,體積儘量小的,以減少魚兒索餌向下拉動浮標的阻力。號數:小、中、大號都要準備。 太空豆:超小號細長型和橄欖形,都需要。主要是根據釣手選用的主線粗細進行搭配,如果號數選擇大了,太空豆中間的孔較大,如果主線選的太細,就起不到固定浮標和鉛皮座的作用。 8字轉環:使用小號和中號就行,如果選擇大了,你使用較細的子線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將較細的子線綁在較大的8字環上的時候會出現滑落現象。 我們知道調2就是在帶鉤半水調漂的時候,浮標露出2目,然後掛上餌並逐漸向上移動浮標(也就是遠離鉛墜的方向)直到雙餌完全躺在水底,並且就連魚鉤的重量全部都由地面支撐。從現象上看,此時的浮標不僅僅不必承擔餌團的重量,而且就連兩顆魚鉤的重量也不用承擔,所以浮標就會上浮。一般情況下每顆魚鉤的重量(3號細條無倒刺的鯽魚魚鉤)可以拉下一目的距離(類似標尾直徑1mm的浮標),那麼兩顆魚鉤的重量完全由水底地面承擔後,浮標就會露出4目,換句話說兩顆3號鯽魚鉤子的重量可以將標尾直徑1mm的浮標拉下兩目。此時的子線實際上就開始彎曲,而且從兩顆鉤和餌團全部躺在水底開始計算到鉛皮座下面的8字轉環碰到水底的這個距離(大概就是短子線的長度)作爲水下釣點的話,浮標在水面上的部分應該全是4目。 調2釣4釣法不足的就是釣手每每拋竿後要默默地數數,計算“餌團完全熔化時間”是否已過,而不能通過浮標的狀態變化上發現餌團完全融化。所以儘管釣手可以不必像使用調2釣4釣法時全神貫注的頂着浮標分析每一個小動作,但釣手還是要通過計算“餌團完全熔化時間”,以便及時進行換餌。

調標與找底:和調4釣2一樣,半水帶鉤調標露8目或更多到10目以上,然後找到標準餌團:每個餌團可以拉下4~6目,接着可以掛上雙餌拋杆在釣點內找底,直到浮標露出2目爲止。 觀標範圍擴大和觀標法:類似調4釣2一樣的釣法,不同的是長尾浮標不僅僅擴大了觀標範圍(叢0目到4目擴大到0目~8目),而且增加了動態觀標的範圍。也就是程寧老師講的在“動中找動”,我稱之爲“在規律的變化中,找不規律的變化”的範圍。我們知道只要是水下的兩顆釣餌一顆臥在水底,而另一顆剛好擦底,是浮標調的最靈的那一點,但是隨着餌團的吸水膨脹、餌料的散落變輕,這種平衡會快就會被打破,也就是說會出現兩顆餌團在水下的情況不再是“一顆臥在水底,而另一顆剛好擦底”的情況。隨着時間的推移,肯定會出現一顆懸空,一顆擦底的情況,也就是兩顆餌團從逐漸融化到完全融化的過程。那麼從表面上講,調4釣2釣法的靜態觀標時間就是兩顆餌團融化的時間,而且浮標的水面上的表現來看,在這段時間裏有相當的比例不是剛好露出2目,所以盲目的追求浮標在水面露兩目時的吃口也是一種僵化。其實每一個玩調4釣2釣法的釣手,都在抓浮標的任何異動,包括在任何範圍內的下沉頓和上浮。但如果使用了長尾浮標進行調8釣2釣法後,這個可觀察的範圍就大大加寬,而且餌團也可以加大,其融化的時間也大大加長。 注意:此時取下那個能拉下2目小配鉛,再將浮標座拉向E點太空豆,整個線組又恢復到調4釣2的釣靈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