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小時沒吃一口,馬上變成每隔三分鐘就來一口

來源:漁翁社 2.89W

三個小時沒吃一口,馬上變成每隔三分鐘就來一口

我們在釣魚時,有魚咬鉤,這就叫有魚口,如果沒有魚咬鉤,這就叫沒口,我們釣魚,肯定希望魚口多多。

實戰中,因爲各種原因,總是沒口多,有口少,這是正常情況,然而,我們會如果遇到了連續三五個小時都沒有一口,這就比較尷尬了。

畢竟我們是去釣魚的,不是去餵魚的,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得做出一些調整,讓魚口增加,不說馬上連桿中魚,但是至少浮漂不會一動不動了。

三個小時沒吃一口,馬上變成每隔三分鐘就來一口 第2張

一、打窩後久久不發窩

打窩之後不發窩,誘因千千萬,提煉起來就兩個,要麼釣位不合適,要麼窩料不合適,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原因,想要改善,我們不妨從這兩個角度調整。

三個小時沒吃一口,馬上變成每隔三分鐘就來一口 第3張

1、更換釣位

釣位的選擇,可以說決定了一半的漁獲都不止,釣點選好了,窩料就落點魚窩子附近,發窩快、給口足一點都不奇怪,釣點選不好,魚羣離窩點太遠,可能壓根就不會進窩了。

判斷自己的釣點好不好,從兩個角度就能判斷,一是自己挑選的釣點周圍有沒有釣友,二是看看看周圍的釣友有沒有魚口。

如果周圍一個釣友也沒有,那別暗自竊喜了,趕緊換一個誘人的釣點吧。如果周圍的釣友也沒有魚口,那說明這一片位置肯能不太適合釣魚。

至於如何更換釣位,網上文章一大把,都分析得明明白白,這裏就不多贅述,浪費時間了。

三個小時沒吃一口,馬上變成每隔三分鐘就來一口 第4張

2、更換窩料

如果釣點沒有選好,窩料給力,那發窩也就是遲早的事,如果遲遲不發窩,就算釣位選得不咋地,窩料肯定也有問題。

這裏必須要確定一點,是窩料有問題,而不是釣餌有問題,因爲誘魚、聚魚、留魚全是指望窩料來實現的。

如果窩料打下去遲遲不發窩,尤其是周圍的釣友時不時中魚,那肯定是窩料的問題了,而窩料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味型和狀態。

當然,如何更換窩料,或者更換哪一種窩料,這就需要自己實戰測試一下了,反正也一直沒有魚口,閒着也是閒着。

三個小時沒吃一口,馬上變成每隔三分鐘就來一口 第5張

二、魚口突然停口

如果魚口一直很不錯,突然之間停口了,要說誘因也很多,提煉起來,可以用一天來概括,魚受驚了,而魚受驚的原因,有三個。

三個小時沒吃一口,馬上變成每隔三分鐘就來一口 第6張

1、大魚進窩了

在自然界裏,是沒有素食魚的,即便被我們稱之爲素食魚的草魚,如果條件允許,有葷餌吃,也不會吝嗇魚口,那什麼是條件允許呢?就是目標體型遠遠小於自身的體型,這種情況被我們稱爲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蜉蝣。

換而言之,在水中,只要有體型比進窩魚體型大一倍以上的魚進窩,已經進窩的魚,都會快速逃離,生怕自己變成捕食目標。

遇到了這種情況,說明窩料的味型很不錯,不僅吸引了小魚,更是吸引了大魚進窩,要麼,我們就改變目標魚,改釣小魚爲守釣釣大魚

要麼,就把窩料調整得素淡一些,離原來的窩點30~50米之外,再開一個新的窩點就可以了。

三個小時沒吃一口,馬上變成每隔三分鐘就來一口 第7張

2、水位發生變化了

釣魚圈子裏有句話,叫做釣漲不掉落,說是漲水好釣魚,落潮則反之,其實這話並不絕對,只要釣點的水深發生較大的變化,魚口都會不太好。

原因很簡單,不管是漲水還是落潮,水溫都會發生急劇的變化,魚又是對水溫敏感異常的動物,自然會停止魚口,遊曳到深水區了。

遇到了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更換釣點,要麼更換到常陰的區域,如橋墩、樹蔭、山陰的區域重新做窩,這些位置常年水溫偏低,對魚的影響不大。

要麼,我們根據漲落水的情況更換釣點,漲水停口,我們就換到上游作釣,如果是落潮就換到下游作釣,魚口雖然不說馬上就變好,但是基本上還是有魚口的。

三個小時沒吃一口,馬上變成每隔三分鐘就來一口 第8張

3、附近有較大的噪音源

所有的釣魚人,最討厭的事之一,就是不經同意,有人擅自提自己的魚護,而且還重重地扔進水裏,原因就是這個舉動會產生巨大的噪音,很容易把已經聚起來的窩子給驚散。

除此之外,突然的鳴笛聲、施工錘撞擊建築、呼嘯而來的汽車噪音,都有可能導致魚羣受驚而驚散。

如果這些噪音源是有規律的,倒也不用太過於擔心,魚羣過一會依然會進窩覓食,但是如果這些噪音源是突然而來,那要麼我們耐心等待魚羣二次進窩,要麼就更換一個釣點,等不了多久,就有魚再次進窩了。

三個小時沒吃一口,馬上變成每隔三分鐘就來一口 第9張

以上這兩種沒魚口的情況,是我們最爲常見的,也最容易應對的,如果有槓精說,有電、網情況出現導致的沒有魚口怎麼辦,那都已經知道有人電魚、網魚了,還不報警舉報,非要在那裏下杆,除了頭鐵,還能說什麼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