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自然因素中氣壓和水温對釣魚的影響

來源:漁翁社 3.26W

釣魚是一項十分綜合的運動,俗話説,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次好的出行,離不開釣者對天氣的判斷。在沒有氣壓表、温度計的年代,老釣友們主要靠經驗來判斷是否適合出行作釣,選擇垂釣中的黃道吉日,比如,夏季温度高,雨天放晴後選擇岸邊漲水處作釣,往往能夠有較好的收穫。而在春天,大家都選擇背風向陽的淺灘進行垂釣,這些常識在當時十分奏效。到了今天,伴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釣友們在釣魚時更加關注天氣的變化。可以説,釣魚離不開天氣,沒有好的天氣,我們無法有特別良好的釣獲。在下文中,筆者將根據自己多年來的垂釣經驗,為大家帶來一些有關水温、氣壓、等因素對魚類攝食的影響,希望能對剛接觸釣魚的朋友們有一定的幫助。

詳解自然因素中氣壓和水温對釣魚的影響

水温、氣壓等自然因素對魚類攝食的影響

一、水温對魚類攝食情況造成的影響

在實際垂釣當中,釣友們會十分明顯的感覺到一個現象,即,温度高,魚類開口好,温度低,魚類開口情況差。特別高温的天氣和特別寒冷的天氣,水中的魚類不開口。直觀看來就是,春秋季好釣魚,而夏天和冬天垂釣情況不穩定,魚兒們有時開口有時閉口不吃餌,這都是由水温的變化造成的。

我國地域遼闊,北方、華北地區主要處於温帶。屬於温帶魚類生活的最佳水温一般在15攝氏度到25攝氏度之間,在這個温度區間內,魚羣活躍,魚兒們食慾旺盛。而如果水温地於10攝氏度或者高35攝氏度,魚體不舒服,魚類活動量減少,食慾降低,基本不開口吃食。這是温度對魚類攝食造成的明顯影響。

詳解自然因素中氣壓和水温對釣魚的影響 第2張

二、氣壓變化對魚類攝食情況造成的影響

隨着科學的進步,氣壓參數被引入垂釣運動中。在從前,大家出門垂釣主要看天氣,假如天空灰濛濛的,遠處的大山和建築物看不太清楚,這種天氣就不適合釣魚,也就是釣友們常説的“天氣有點悶”。實際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氣壓降低,地面水蒸氣上升造成。氣壓低直接造成水中氧氣含量較低,魚兒們普遍感到不適,攝食狀況不佳,有時魚兒們為了獲得必要的氧氣,甚至游到水域中上層進行呼吸。

詳解自然因素中氣壓和水温對釣魚的影響 第3張

如果在魚塘垂釣,遇到氣壓下降造成的悶熱天氣,我們甚至直接可以看到水面上的波紋。水中魚兒四處遊動,看起來很活躍,許多釣友們看到這種現象,就會誤以為魚塘裏的魚兒多,而且特別好釣。其實這是由於氣壓降低,魚羣缺氧,水中魚兒們的身體普遍感到不適,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求生方式,此時作釣,釣友們必定要吃虧。因此筆者認為,在實際垂釣當中,我們一定要選擇氣壓較高的天氣進行垂釣。

在水庫和魚塘等各種水域垂釣時,氣壓的高低對魚類攝食影響比較明顯,筆者建議,我們可以選擇氣壓穩定上升好幾天的天氣進行垂釣,遇到氣壓突然升高,氣温升高或者驟降的天氣,筆者認為,水中魚兒開口可能較差,建議等氣温和氣壓穩定下來後再去進行垂釣。

詳解自然因素中氣壓和水温對釣魚的影響 第4張

三、地域變化對魚類攝食情況造成的影響

俗話説,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國地域遼闊,魚類資源豐富,養殖場地眾多。由於各地温度和水質差異都比較大,長期生活在甲地的一種魚,對甲地的水土和氣温就逐漸有了適應性。比如,最普遍的例子,羅非魚在南方比較容易垂釣,但在北方只有夏季高温天氣才能有良好的釣獲,這是因為羅非魚對環境的適應温度為10攝氏度以上,低於這個温度,很難開口覓食。尤其是在温度偏低的北方,特別容易死亡。

我國大部分地區為温帶性氣候,水中所生長的多為温帶性魚類,如鯽魚、鯉魚、草魚等我們比較常見的魚種。但即使是一個魚種,在甲地長時間生長後,運輸到乙地的魚塘中,讓釣友們去垂釣,這些剛放入魚塘的魚類也會因一時難以適應新的環境而導致食慾不佳,對釣友們的釣獲造成影響。因此在垂釣中,特別是黑坑垂釣時,我們應該重視地域條件對魚類造成的影響,積極尋找應對方法,如餵養此種魚所使用的原塘顆粒等餌料。針對魚類的生活習性進行作釣,選擇良好的天氣進行出釣,必定會有良好的收穫。

詳解自然因素中氣壓和水温對釣魚的影響 第5張

以上就是筆者自己分享的有關水温、氣壓、等天氣因素對魚類攝食造成影響的一些知識,希望能夠對剛接觸垂釣的朋友們有一定的幫助。

本站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