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餌、搓餌的開餌和上餌經驗

來源:漁翁社 4.23K

根據目標魚的特點選擇好餌料之後,接下來就要開餌和上餌了。開餌主要就是調整餌料狀態,上餌就是把餌料上到魚鉤上。想要將開餌和上餌做好,就要了解各種餌料的特點。

拉餌、搓餌的開餌和上餌經驗

搓餌相對拉餌霧化差一些,釣底時能夠在餌料到底之前包住魚鉤,能夠很好地將魚鉤隱藏起來。體積相同的搓餌和拉餌,同比重下搓餌的質量更大,相應的入水之後搓餌的下沉速度就更快。下沉速度快、霧化慢,餌料在到達釣點的位置前損耗就小,其霧化區就會更加接近水底。霧化之後散落餌料會聚集在釣點周圍。這種情況更有利於下層、底層魚聚窩。

除了餌料本身,其霧化效果還可以在開餌過程中通過用手揉搓和上餌時手指的力度控制。魚不好釣時,可以將餌料開得鬆散一些,搓小餌團,增加霧化誘魚的效果;魚口生猛,餌團就要黏一些;魚上浮搶餌時多揉搓幾下,讓餌料到底後再霧化,把魚口往水底壓,能夠在很大的範圍內避開亂口,提升命中率。

拉餌、搓餌的開餌和上餌經驗 第2張

這些都是搓餌的優勢所在,如果是用拉餌,只能是在開制餌料時下功夫。但是,拉餌開好之後,其狀態就無法改變了,能夠控制的只是拉出的餌團大小。在垂釣時一旦魚情發生變化,想要調整餌料狀態,就只能重新開餌了,無法做到像搓餌那樣,通過揉搓改變其狀態。垂釣中,尤其是野釣,魚情隨時會發生變化,使用一種拉餌釣到底的方法並不可取。

釣魚時選擇用拉餌還是用搓餌,不能根據自己的喜好,而要根據魚情,因此對於拉餌和搓餌的使用我們都要熟記於心,這是成爲一個釣魚高手的基礎。

拉餌、搓餌的開餌和上餌經驗 第3張

人不是魚,也不可能站在岸邊上,就能看到水中餌料的狀態變化過程。印證一團餌料的狀態是否符合需要,最好是在家中進行試驗。通過觀察,記錄餌料到底時間,入水後狀態的變化,形成數據後,進行分析。找到影響餌料製作的關鍵因素也就不困難了。

我所總結出的拉餌的關鍵是:開出的釣餌要有一定彈性。掰開觀察時,小麥蛋白的網絡結構分佈均勻、蛋白纖維絲長而細。網球大小的一團拉餌,從70公分高度,以自由落體跌落水泥地面不碎裂。拉出餌團應該圓潤充實,子線,鉤柄上無粘連,入水後霧化性好。餌料到底後,釣鉤上至少有1/3的餌團剩餘,吸水膨脹後的餘留餌料可以蓋住鉤尖不暴露。

拉餌、搓餌的開餌和上餌經驗 第4張

搓餌的關鍵是:開出的餌料外觀光潤有彈性、無開裂、軟硬度同人的嘴脣相仿,掐取餌團時基本不粘手。餌團中的各種組成分佈均勻、內部無硬塊。搓出來的餌團不宜過大。外觀上勻整,大小一致。餌料入水後的狀態上,要求有較快的膨脹速度,完全膨脹之後的餌團,應該像一小團輕軟的棉絮一般。經過輕輕揉搓後上鉤的餌料,到底後可以均勻地霧化散落而不脫鉤。

搓餌時,不要用過大的力量揉搓。只是將餌料從底部掛鉤後,輕輕地捻揉一下,讓餌料出現圓潤的形狀即可。體重50克以下的小鯽魚,餌團要搓圓一些。50克以上的應該搓成下大上小的卵圓形。野釣水庫,釣野生大型魚時,搓出的餌團不必太圓整,形狀有些不規則的餌團對大魚更具備欺騙性。

拉餌、搓餌的開餌和上餌經驗 第5張

釣鯽魚等小體型魚時,注重餌料的底部霧化與持鉤性的平衡,最好是到底之後,能夠有較多的餌芯殘留;釣鯉魚等大體型魚重視餌料的散落狀態。

顆粒型釣餌正確的裝鉤方法應該是將餌料捏緊在鉤上,三個手指稍加揉搓,輕輕地將餌料揉出合適的團狀(外觀上可以不規則一點,用於野釣不需要搓很圓)。

拉餌和搓餌的使用都是服務於釣魚,釣友們面對不同的魚情時,不要怕麻煩或者釣不上魚,用於嘗試多種餌料狀態,在實踐中提高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