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警覺性8:垂釣中的逗魚與刺魚技巧

來源:漁翁社 1.99W

1、逗魚

現在說逗魚,在最初我說過鯽魚鯉魚等雜食性魚類,沒一點攻擊力,頂多就是欺負一下蚯蚓。話雖這麼說,攻擊力還是有一星半點的,欺負蚯蚓,紅蟲,水中浮游生物等弱小的生物還是沒問題的。女人雖說比較柔弱,但是有誰沒被自己的媽媽打過?一二年級的國小生欺負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是司空見慣吧?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有些釣友深知逗魚的效果,但是有一些釣友沒試過。爲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先從攻擊性比較猛的海魚說起,等講完海水魚的吃餌習性,回頭再分析淡水魚逗魚的原理時,就迎刃而解了。

先說最簡單的海鱸釣法,拋杆配一乒乓球大小的海漂,鉤子掛活蝦頭,拋出釣二三十公分到半米深,海漂被拉入水中提杆往往中魚。鱸魚是肉食性魚,攻擊性很強,被掛的活蝦在水中掙扎能引起鱸魚的注意,發動攻擊。

原因有二,一是蝦活蹦亂跳的,證明蝦健康新鮮,鱸魚更喜歡。二是在鱸魚活動的地盤還如此囂張,激發鱸魚的攻擊慾望。這兩點哪個作用大我並不清楚,但是兩種作用都有。根據湛江釣友的經驗,好蝦上好魚,大蝦上大魚,泥蝦比對蝦好(泥蝦更活躍)。如果在沒流水時,掛死蝦很難中魚,但在有水流時,特別是拋到漩渦內,死蝦中魚的機率有很大提高。這就是說肉食性魚喜歡動的獵物。

魚的警覺性8:垂釣中的逗魚與刺魚技巧

這裏廢話幾句,對於用活蝦作餌,掛蝦頭好還是掛蝦尾好,很多釣友有爭論。其實掛蝦頭更好,這樣蝦在水中的泳姿更正常,能夠降低目標魚的警惕性。魚有這麼聰明嗎?事實給出了證明。有一段時間,好幾位釣友發牢騷說鱸魚越來越精了,掛蝦頭它就啃掉蝦尾,掛蝦尾它就啃掉蝦頭,掛蝦背試試,卻被啃走了蝦頭和蝦尾。

由此可見,魚也不是那麼笨的。而且在拋杆前,要把掛好的蝦放入腳下水中觀察泳姿(不遊動的蝦要換掉),掛蝦尾的泳姿確實非常彆扭,頭下尾上,往水下鑽一看就像尾巴上有東西吊着。掛蝦頭的身體比較水平,頭上尾下45度左右,腿在向後下方扒拉,向前方游去,泳姿和自由的蝦比較像。

有的釣友說,蝦的心臟在頭部,掛到心臟蝦很快就死了。這是對的,掛頭要再向前一點,越過心臟,這也是一門技巧,一般一隻蝦堅持半個小時沒問題,當然也要看養的好不好。

鱸魚是典型的肉食性魚,作爲過度,我們講一下海水雜食類魚,鯛類。這也是磯釣的主要目標魚。鯛類種類很多,吃口習性也不大一樣,食物來源也有很多種,但大致都差不多。主要是海藻,小蝦,小魚,小蟲等,在釣鯛時,明顯發現它們對會動的餌更感興趣。比如磯釣要有潮水,雖然掛的南極蝦是死餌,但是在水下礁石旁水流的作用下實際上是運動的,讓目標魚誤以爲是活餌。

而在海邊釣時,臺釣效上魚速度和吃口兇猛程度遠不及拖釣(不要漂,拋杆或手杆加輕鉛墜掛蝦肉或蟲拋出,待餌沉如水底後慢慢拖動,魚吃餌時握杆的手會有強烈的感覺),而且拖釣時魚吃餌常有直接吃死口。手杆拖釣時,把餌直接拋入漩渦之中,放鬆線不管,三十秒到一分鐘拉一次杆,常常釣到吃死口的鯛,且黃鰭鯛居多。原因和磯釣相思,漩渦裏餌團隨水流運動,讓魚以爲是活餌在遊動。

現在說回淡水,和海水鯛類同樣是雜食性魚類的鯽魚和鯉魚,在自然水域裏,經常能吃到落水的蚯蚓,昆蟲和生活在水裏的紅蟲等食物,鯽魚和鯉魚對這些活餌更喜歡,營養豐富,能量高。他們更喜歡活蹦亂跳的,動的越厲害就越健康,更營養美味。這也是我們用活蚯蚓比死蚯蚓效果好,活紅蟲比死紅蟲效果好的原因。而且捕捉會動的食物吃口就要猛一點才能成功,畢竟它們是會動的。就像我們抓一隻蝸牛和抓一隻蚱蜢的動作完全不同。

因此,在釣鯽魚時,魚口不好時,拉動一下浮漂或上挑一下浮漂後,往往很快就會有魚吃鉤的動作,當口比較輕刺魚沒把握時,再逗一下,接下來的口會更大。這就是我們說的逗魚。原因有兩點1.餌團動後更容易引起魚的注意。2.魚誤以爲是活餌,興趣大增。

逗魚對釣鯽魚很有效,不過對釣鯉魚效果甚微,可能是鯉魚更謹慎更聰明吧。如果覺得有鯉魚進窩,最好別逗魚,不然弄巧成拙,反而使鯉魚警覺性提高。釣鰱庸時逗魚效果也是不錯的,逗餌後霧化速度加速,而且餌團運動對鰱庸吸引力增強。釣鰱庸時,有很多時候漂沒到位時,截口中魚的,都是這個原因。大的鰱庸也吃小魚,路亞的釣友很多都有路上花鰱的經歷。

2、刺魚

關於刺魚,大家可以先看看範寧老師講的《臺釣中揚竿刺魚和飛魚的技巧要領》裏面說得第一種刺魚動作很常用,鯽鯉草扁和小魚用這種方法都通用。具體的姿勢是:小臂水平,有口要刺魚時,小臂水平向前伸出二十釐米左右,伸到位後,快速抖手腕上揚魚竿。如果中魚,此時能感覺到魚的大小,魚小的話,繼續加力(加力不是加速)豎立舉起魚竿,魚就過來了。如果感知魚大的話,穩穩的逐漸加力上揚魚竿,同時上身前傾,手臂儘量向前伸,以方便在魚移動最小範圍內將杆子豎起來。只要豎起來,就好辦了。

揚杆刺魚是兩個動作的組合,一是刺魚,魚鉤鉤中魚嘴。二是把魚拉上來。飛魚也是這樣兩個過程,並不是有吃口時一個步驟直接把魚飛上岸。熟練之後,刺魚,稱魚,飛魚(或豎杆溜魚)動作連貫一氣呵成。

魚的警覺性8:垂釣中的逗魚與刺魚技巧 第2張

刺魚的要求是速度要快,幅度要小。刺魚過程中,鉛墜移動距離不超過30公分。爲什麼要這樣呢?因爲刺魚速度要快,所以要儘量較小幅度。如果速度又快,幅度又大,不中魚時鉛墜飛出水不說,如果中了小鯽魚,很可能只釣上魚嘴。這些也都是小事,關鍵是如果中了大魚或者掛底時,容易秒切子線。

如果刺魚幅度小,即便是掛底了,主線和杆子的彈性也能輕鬆緩解掉衝量,如果幅度太大,主線和杆子的彈性緩衝不了,就幾乎硬碰硬了,瞬間強大的衝擊容易切子線。對釣魚人來說,掛底切子線也稀鬆平常,但是中大魚秒切子線就讓人不能接受了。中大物秒切子線的最大原因,就是刺魚幅度太大。一條大魚,就算是死的,大幅度的刺魚和掛底效果差不多,可能直接就切了。但是魚是活的,幅度過大時,魚會受到猛烈的拉力,魚就憤怒了,立即扭動身體對抗,在刺魚當時大線緊繃,杆子大彎的情況下,子線瞬間會受到很大的拉力。如果子線細則切線,如果子線粗,魚會掙扎着帶線遊向遠處,這個過程發生的太快,拉力又猛,往往豎不起杆子導致拔河。

那麼刺魚幅度小有效果嗎?答案是肯定的。大家經常摘魚,會發現魚嘴脣很少流血,說明魚嘴脣上的神經系統比較少,被刺後疼痛感比較弱。回想一下,刺魚幅度小時,很多時候刺中魚在你稱魚時,魚是不動的。而當你掛中魚身時,魚會立即掙扎。小幅度刺魚,刺中後,大線和杆子的彈性化解了刺魚時的衝量,並不會把魚拉走很遠,魚也感覺不到受了很大的拉力,魚也不會很驚慌,這時候穩步加力揚杆,在豎起杆子的過程中,魚被慢慢的拉動,魚做的掙扎不會太激烈,所以更容易豎起杆子。

我以前舉過一個例子,當人去牽一匹馬時,慢慢加力拉繮繩,馬要麼走過來,要麼站着不動。但是如果牽馬時握着繮繩猛的一拽,馬肯定迅速的向相反方向仰頭,甚至能把人撂翻在地。同樣道理,有人在你背後輕輕拉拉你衣服時,你第一反應是扭過頭去看看怎麼回事。如果有人在你身後猛的拽你衣服,甚至將你一下子拽翻在地,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憤怒。那麼作爲只能欺負蚯蚓紅蟲的魚來說,被大幅度刺魚刺中後,第一反應是:危險!全力掙脫逃跑。

我前面也說了平均每月有200小時在野釣,釣的魚也不少,跑的大魚也不少。因爲我刺魚幅度比較小,至少一米深水刺魚不中鉛墜不出水,所以一年也秒切不了幾副子線。中大魚時確實會切線,但是都能把杆子豎起來,溜一會兒實在搞不定才切的。

細心的釣友會發現,前面我說刺魚動作時,第一步是小臂前身,之後再抖手腕揚杆。爲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就是爲了限制刺魚幅度。大家現在就可以拿根筷子試試,刺魚抖手腕時,手腕上揚的角度很大,但是將小臂前伸後,手腕上揚的角度就小了。因此刺魚時的幅度就小了,既然幅度被限制了,刺魚的時候就可以放心的儘量用力快速。

確實在刺魚動作中加了這個小臂前伸動作,整個過程時間就增加了,可能會慢半拍魚已經吐鉤了。但是勤加練習的話,這個時間非常短,而且與抖腕揚杆動作連貫後,一氣呵成,並不會有太大影響。

另外,有些魚吃鉤吐鉤速度很快,爲了準確抓口,可以上身壓低,右大臂前傾,可節省一點時間。

很多釣友在漂目有動作到刺魚之間時間太長,等你揚杆刺魚時,魚已經吐鉤了,往往空鉤。要解決這個問題,在姿勢動作標準的前提下,要提高自己的反應速度,多玩玩射擊類和競技類遊戲。另一方面要培養條件反射。達到漂動時,不加思索就刺魚。如果漂動了,想一下該提杆了,然後就提杆。這個時間太長了。要做到像有東西飛到你眼睛旁邊,眼睛會立刻閉上那樣。從發現到動作反應,不經過大腦思考。

本文索引:

魚的警覺性1:野釣魚口不好的原因分析

魚的警覺性2:釣餌形狀與窩子情況的影響

魚的警覺性3:夜釣用燈對釣魚的影響

魚的警覺性4:魚的味覺、聽覺、視覺介紹

魚的警覺性5:釣魚誘餌窩料與空鉤釣法

魚的警覺性6:浮漂的選擇介紹與使用注意

魚的警覺性7:釣位選擇及魚爲什麼上浮

魚的警覺性8:垂釣中的逗魚與刺魚技巧

魚的警覺性9:釣具釣技釣餌釣點論序 完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