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釣到甲魚

來源:漁翁社 3.72K

釣友問:怎樣才能釣到甲魚?

怎樣才能釣到甲魚

要釣甲魚,首先要了解它的習性。甲魚學名稱鱉,又叫水魚、團魚、腳魚和王八等。它主要生活在水中,是用肺呼吸的兩棲爬行動物。它在我國分佈很廣,從南至北各地均有它的蹤跡。但與魚相比,它的數量少得多,所以釣獲量也不大。

甲魚喜歡生活在岸邊有沙灘或山坡的向陽避風、外界驚擾少的水域,水底是泥是沙它都能適應,但水域不能有工業廢水的污染。

甲魚攝食和生長的適宜水溫爲20~33℃,,20℃以下不愛進食,15℃以下停止攝食,冬日潛入水底的泥中不食不動進入冬眠,夏日當溫度超過33℃時,攝食量也有所降低,白天躲在陰涼的地方避暑,晚上還會上岸尋找食物。

根據它對溫度的適應情況,釣甲魚的時間也和釣鯉、草魚大致相同,每年月均可垂釣,最佳釣季在夏秋之間。

如何尋找甲魚的蹤跡?首先從岸邊去觀察有無它的足跡。它經常上岸覓食,每年6~7月在水邊的泥沙中產卵,這會留下其爬行的雙排足跡。如果岸邊的泥比較軟,還可看到它的軀體在泥層上留下的痕跡。

甲魚經常游出水面,伸出鼻尖呼吸空氣,每隔3~5分鐘一次。氣溫越高,它直接從空氣中呼吸的次數也越多,有時呆在水面一動不動。甲魚有曬甲的習慣,一是攝取溫度,二是曬乾甲殼後可以除去身上的苔和細菌;促進皮膚的增長。所以,它經常上岸曬太陽。如果受到驚擾,它即刻翻身入水。

水面冒出細密成羣的水泡,是甲魚在水底拱泥的信號。從水面上水泡移動的情況,可以判斷它在水底爬行的路線。

如果能見到上述各種跡象,就證明這個水域確有甲魚,可以施釣。釣甲魚無須特殊設備,用普通手竿或海竿均可。許多釣友平日釣魚時,也偶然釣到甲魚。如果專門去釣它,可用0.35~0.5毫米粗的線,8~11號伊勢尼鉤。有的釣友喜歡用長柄鉤,以防甲魚咬斷腦線。還有人主張用普通縫衣針,敲掉針鼻磨成兩頭尖的釣甲針,在針的當中鑿出一道小溝,用於拴線。而後將針直插入豬羊肝等釣餌中,待甲魚吃食後,針即橫撐於甲魚口中。實踐證明,這種方法並不比用鉤釣優越,而且製作麻煩。

釣甲魚用葷餌較好,通常用豬羊肝切成條狀掛於鉤上,或用雞鴨腸子、綠色蚯蚓及其他小昆蟲等。有時用麪食或紅蚯等也能釣到它,說明甲魚食性很雜。

甲魚膽小易受驚,白天釣它時一定要保持安靜,不要在水邊走來走去,也不要在地下弄出什麼大的響聲。否則甲魚會棄餌逃走。有的釣友採用插竿夜釣。方法是根據水面的大小,用幾米至十幾米的主線,每隔2~3米 下一鉤,如果由人看守,可用40釐米長的竹籤插入地下,上端劈開夾住線,使釣線略微繃緊一點兒,再在竹籤的後半片上安個小鈴,待某個竹籤搖動並鈴聲大作時,即可提線取魚。有時黃顙和鮎黑魚也會上鉤。如果是人不看守的夜釣,就更簡單了,只要將釣線拴在岸邊牢固的物體上即可,待第二天清晨收線起魚。這種密集型的下鉤方法,以多取勝,效果往往不錯。

在兩湖兩廣地區有不少釣甲魚的能手,他們用的武器叫鱉槍---是用硬木或竹片粘合而成的釣竿,竿長2米左右,並用硬雜木做成20~30釐米直徑的義齒大輪,採用蜈蚣形串鉤,並配置適當重量的墜子,見到甲魚露頭後,就將鉤投過去,將它釣上來。有些老釣手練就一手 投準的本領,在30~40米的距離內,可以做到百發百中。這種鱉槍也可以用現代硬尖海竿代替。

在釣甲魚的時候,當甲魚咬鉤後,提竿宜遲不宜早。甲魚發現餌料後,只要不受驚嚇,是不會離開的,總是小心謹慎地嗅、拱、輕咬,當感到安全時就會咬鉤吞餌。吞餌前的那些小動作中,漂竿會有反應,此時不宜急於提竿。待漂子或釣竿出現大的動靜時再提竿也不晚。

甲魚上鉤後,常會四爪抓地,使釣手感到提不起竿來,很像是掛底了。這時千萬不要使勁提竿,以免鉤折線斷,而應將線繃緊一些,和它堅持一陣,待它移動時再順勢提竿,將它提離水底。甲魚一旦離開水底,就失去了掙扎能力,只能隨着釣線飄飄蕩蕩地被拖出水面。

在這裏向釣友介紹一種最簡單的抓甲魚摘鉤的方法。釣到甲魚後,先用抄網抄上岸來,最好離水邊遠一些,免得失手被它逃入水中。然後,將帶鉤線的甲魚仰放地上,使它四爪朝天。甲魚有個特殊翻身的方法,就是先將脖子伸出來,用頭頂着地,將身子支起來,而後倒向一邊。釣手要做好準備,將手接近甲魚的頭部,待甲魚伸出長脖子的時候果斷地伸手抓住它的長脖子。這時要防備它的前爪抓傷手,可將甲魚放在地上,用腳輕輕踩在它的背上,使勁將它的頭扯出來,用食指和拇指掐住它的口角,就可以摘鉤。如鉤吞得太深,可以用摘鉤器捅一下。如甲魚已將鉤吞入腹內,那隻好剪斷腦線,回家再做處理。這個方法雖然很簡便,但要求釣手大膽果斷。不要又想抓又怕咬,猶豫發怵,是抓不住甲魚的。

熱門標籤